【傳習錄·深解】中法關係蓄勢添加新動力

發佈時間:2019-03-29 14:21:2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邢驊

邢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習近平主席對法國的訪問為兩國關係的推進提供了有力契機。中法關係為當代國際雙邊關係中不同一般,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對。法國首開西方大國與中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的先河,突出顯現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一邊和新興的法國第五共和國一邊在外交領域共有的勇於捍衛獨立自主、掙脫東西方陣營壁壘束縛的創新精神,既增進了兩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外交空間,也給當時兩超冰封國際關係的格局注入解凍的暖流。

具有如此厚重政治基礎的中法關係55年的經歷見證的是,雙方出於實在需求建立了高級戰略對話機制,戰略互信對雙方關係的指導性加強,尤其在從戴高樂將軍直到希拉克總統卸任的時間段,儘管中法關係也有短時間的摩擦,但總體上全面戰略夥伴高度上的合作得到實質性進展,國際事務中利益與立場上趨於相同或接近。

尤其在2003年中國與法、德等歐洲國家共同反對美國繞過聯合國悍然發動侵略伊拉克戰爭,更為聯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張國際關係準則的壯舉。與此同時,法國對中國的改革與發展給以客觀、善意的評價。希拉克總統表示,法國的爭取大國地位與和中國的合作緊密相連。他領導的法國在歐洲單槍匹馬地力主取消歐盟對華軍售禁令、推動歐洲國家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不帶頭提出反華提案、建議7國集團吸收中國為成員。中國也對法國的親近友好給以積極回應。雙方經貿合作中能對彼此利益給以關照,互辦文化年等人文交流廣泛開展。

當前,中法兩國在經營彼此關係時,就享有為其他歐洲、西方國家鮮有的厚重積累與有益經驗。在如此情況下,習近平主席對法國的訪問可以從兩個角度給以期待。

一是中法兩國都處於改革和發展的關鍵階段,需求雙方進一步開展共贏的經濟合作。習近平主席對中法至今的合作給以高度評價,並提出了更廣泛合作的多項倡導與建議。他還強調的文化交流,加強兩國間人民的相互了解,也會通過此次訪問得到更多重視,落實于行動。

二是,如今世界經歷著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單邊主義粗暴橫行、國際秩序與準則遭到破壞、地區熱點僵化難解、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國際安全形勢堪憂,和平與合作前景蒙上陰影。中國外長以“不確定性”形容全球形勢。

中法兩國皆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成員,歷來對全球事務負有重要責任,各自外交政策亦頗具全球視野、戰略考量,在兩國元首會談中定會就國際大局深度交換意見,爭取廣泛共識,發揮兩國都主張的多邊主義、維護國際秩序與國際合作,為國際形勢的良性發展奉獻貢獻。

中法兩國間的合作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國際社會的普遍期望,應有不斷向前的條件,但在國際形勢複雜變化、多極化潮流涌動,國際力量對比新改組的大環境下,歐洲對中國的懷疑、防範心理不可阻擋地增加,中國威脅論不翼而走,構成中歐、中法關係發展的障礙。

歐洲一體化初心是對付兩超,在它們夾擊中聯合自強,而發展中國家一直不過是它援助、改造對象,藉以支援自身國際領先地位的一個扶手。但從上世紀末伊始,歐盟就正式決定調整外交政策方向,要對付世界舞臺上“東風開始壓倒西風”的新局面,把在世界各處與新興力量爭取“維護歐洲的價值觀和利益”列為歐盟外交的另一組成部分,而中國的高速進步則進而把歐盟對付新興力量的矛頭集中指向於中國,近幾年隨著國際在先進技術、戰略安全領域的競爭越加尖銳,歐洲的中國威脅論對中國的能力進步與構成的挑戰有日趨險惡的估計。

歐洲的中國威脅論是時代的産物,不是簡單的對中國的好惡,也不是中歐貿易量大就可掩蓋與消除的。當然,應該看到的是,中國與有關國家領導的高層交往牢固,富有成果,在歐洲,即使在法國,維持、發展與中國合作仍得到普遍支援。中法、乃至中歐關係的發展定會越過雜音干擾,步步取得新的成果。(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