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快評】習近平訪法推動新時代中法關係繼往開來

發佈時間:2019-03-26 10:38: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周譚豪

周譚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

3月24-26日,習近平主席的歐洲之行進入“法國時間”。訪法前夕,習近平主席像5年前一樣,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署名文章。從上次訪法時“特殊的朋友 共贏的夥伴”,到本次“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繼續並肩前行”,習近平主席署名文章標題的特殊用語凸顯出,選擇法國,乃是深厚情感與戰略理性並重的結果。

法國是中歐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在西方世界最早開設專業漢學,很多啟蒙思想家深受中國影響,重農學派領袖魁奈甚至被稱為“歐洲孔子”。近代以來,中國一批批仁人志士開眼西眺,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更孕育了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中流砥柱。

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展戰略對話、進行民用核能合作、開闢直航航線、互辦文化年的西方大國,雙邊“特殊政治關係”聞名於世。

法國是歐盟“雙引擎”之一,更將在英國脫歐後,成為歐盟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使得中法關係的現實意義不斷超越雙邊範疇,戰略性、時代性、全球性色彩日益濃厚。

法國還是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穩定的資深戰友,我們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並肩對敵,冷戰後多次聯手反對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動武行為,弘揚求同存異、多元一體,為中歐“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正名立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越來越多地用“新時代”一詞修飾雙邊外交。但中法早在5年前就已明確提出,建立更加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新時代,“在實現中國夢和法國夢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中法夢’”。

2012年以來,中法關係的發展歷程高度體現了“新時代”和“中法夢”兩大核心要義。

一是高層交往實現穩定、持續、可預見。這幾年國際社會常聽到一句話,就是中法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只言片語,深刻反映出中法關係突破了此前“一波三折”的規律。而且,兩國元首保持年度會晤,部長級以上政要月月互動,外長甚至有時一週要通話數次。法國前外長法比尤斯曾由衷感慨,中國是除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外,他踏足最多的國家。現任外長勒德里昂則強調,兩國高層保持頻密交往,充分體現了法中關係的高水準和活力前景。今年,在習近平主席訪法後,馬克龍總統還將訪華,勢必引領雙邊交往的又一熱潮。

二是構建了雙邊關係的“四梁八柱”。頂層設計方面,兩國在戰略對話方塊架下建起軍戰小組,新建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機制和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合稱“中法關係三支柱”,制定並蹄疾步穩地不斷繪就《中法關係中長期規劃》。在此基礎上,雙方大力延伸合作邊界,簽訂《中法引渡條約》,深化民用核能合作,並基於雙邊關係,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兩國政府和媒體常用“深度、廣度和厚度”來形容中法關係,充分表明雙邊關係進入“三維時代”。

三是經貿合作出現質變。傳統上,中法經貿合作以大項目見長,但近年兩國不僅鞏固了這一基礎,還實現多層面創新拓展: 2012-2018年中法雙邊貿易額從510億美元增長到歷史上首次突破600億美元,人民幣結算比例從6.5%猛增至近50%,雙向投資增長3倍多。法國地方政府與企業爭相與中國合作,且日益涉及創新、養老、醫療、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未來行業”。馬克龍親信幕僚勒舍弗裏爾對此強調,與中國持續發展關係已是法國政商界的廣泛共識。中國剛剛頒布外國投資法及促進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相信這將成為中法經貿合作新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四是力推全球治理合理化。55年前中法之所以建交,是為打破冷戰陰霾,抗衡兩極的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如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深刻複雜演變,人類前所未有地共處“同一個星球”,美國卻不斷滑向顧影自憐的歧途。如果沒有中法兩國攜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和敘利亞反恐等都很難有如此作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建設也不會展現“新時代加速度”。4月下旬,中國將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勒德里昂外長亦將與會,定能為多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注入新動能。

正如本次兩國元首會晤時所講,“愉快”和“成功”已成為從深厚情感與戰略理性兩方面,描述當前中法關係“特殊友好”和“優先合作”的最佳形容詞。習近平主席此訪推動新時代中法關係繼往開來,繼續“一馬當先”。(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