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快評】為創新創業創造打造五大環境,提高競爭力

發佈時間:2019-03-15 10:3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英

劉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就如何推動創新創業創造、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作出重要論述,為進一步推進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思想動力。強調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不斷增強我國在世界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競爭力。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放思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以更好的環境。

創新創業創造的主體是企業,而我國90%以上的企業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代表的民企解決了80%以上4億多人的城鎮勞動就業,創造了60%以上的GDP和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作用。因此促進創新創業創造主要是激發中小企業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的活力。而要將中小企業打造成為創新創業創造的主力軍,需要從制度、機制、金融、産業、人才等入手打造良好環境。

一是營造制度政策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鼓勵引導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所有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打造一支有開拓精神、前瞻眼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隊伍。

二是創造體制機制環境。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特別是要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

三是優化金融稅收環境。金融活,經濟活。為支援創新創業創造需要相應的金融環境,包括發展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支援高技術企業快速成長。發展科技金融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創業創造的金融環境。提供伴隨企業成長的金融支援和安排,包括天使投資、PE、VC、普惠金融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中辦國辦聯合發佈了金融支援民企發展的十八項具體意見。其中政策上,從實施差別化貨幣信貸支援政策,到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直接融資上,從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加快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審核進度,到推進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和穩步推進新三板發行與交易制度改革,再到支援民營企業債券發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民營企業債券投資力度。間接融資上,從支援民營銀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銀行等中小銀行發展,加快建設與民營中小微企業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務體系,到研究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範圍限制,規範實施戰略性股權投資。落實好2萬億減稅降費,重點突出在製造業和小微企業,實現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並舉,為創新創業創造提供良好的金融和稅收環境。

四是營造産業集聚環境。以市場為導向,營造良好環境,為創新創業創造提供産業集聚的環境,讓企業能夠集中精力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尤其是發揮産業集聚優勢,加速企業成長和發展壯大。不斷通過創新創業創造探索新路,吸引優質生産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産業競爭力,走高品質發展之路。

五是營造吸引人才環境。創新創業創造需要創新型人才,要在全社會倡導創新的理念,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社會,要營造一個學習型社會環境。要加強和重視教育,從小培養創新精神。針對每年800多萬大學畢業生,不僅要重視學歷教育還要重視職業教育。不僅創造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更要創造留住人才的發展事業、綠色環境、宜業宜居的環境。

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取勝的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現代服務業是經濟增長火車頭,創新創業創造是增長引擎,我國經濟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就要以創新創業創造驅動發展,為此必須完善營商環境,營造創新創業創意的社會環境,營造知識型學習型社會,不僅要打造高效的交通物流硬環境,也要打造好政策法規制度軟環境,還要打造産業聚集和配套的環境,優化金融財稅環境,更要提供綠色生態環境,吸引留住創新創業創造的國際人才的環境。實現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責任編輯:毅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