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習近平兩會強音闡明復興之路
沈夏珠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先後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甘肅代表團、河南代表團、福建代表團審議,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就我國的培根鑄魂、精準扶貧、科學發展、國家統一、強軍興軍工作發表系列重要講話。這些講話,清晰闡明瞭強國必須強民、強民必先富民、富民必鬚髮展、發展必然復興、復興必需強軍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強國必須強民。所謂強民,就是要讓國民變得強大,這種強大並不只意味著人民數量的龐大、意味著人民體魄的強健,而是在數量龐大、體魄強健的基礎上獲致一種雄健的精神,也即讓13.9億中國人民挺起精神的脊梁,擁有強大的文化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要求文藝社科工作者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也就是要求廣大文藝社科工作者要為國家和民族培根鑄魂,培養擁有文化自信、精神雄健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民必先富民。中國古語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即生産力、生産關係所構成的經濟基礎決定立於其上的政治、文化、宗教、道德、法律等一切上層建築設施,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因此,要造就億萬擁有文化自信、精神雄健的國民,必須首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質需要。由於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每人平均資源相對匱乏的發展中國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會存在先富與後富、未富的不平衡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逐步地、最大程度地消除這種不平衡性,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九大將精準脫貧列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大家要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整治問題不手軟、落實責任不鬆勁、轉變作風不懈怠,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2020年如期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必將為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創造前提、打下基礎,這將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
富民必鬚髮展。發展是硬道理,這個硬道理需要從兩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堅持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所有發展中的問題,都需要通過深化發展去解決,沒有發展就不能實現精準脫貧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就沒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另一方面,堅持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環境,要發揮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多區疊加優勢,實現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講話,就是在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必須實現科學發展、統籌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必然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統一大業,內涵於民族復興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強調,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廣大台灣同胞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必然會認識到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並且希望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台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事業,中華民族必然日益企近復興夢想。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
復興必需強軍。當前中國,處於百年未有的世界大變局中,世界多極化曲折發展、經濟全球化遭受逆流、文化多元化衝突不斷、社會資訊化挑戰叢生,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人民共和國要維護自己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都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一流的軍隊。新時代,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是實現強國戰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因為沒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強大的國防和軍隊,就沒有強大的民族國家。正因為如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強軍興軍工作,十八大以來,通過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重塑了人民軍隊力量體系,推動了人民軍隊整體性革命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著重就推進軍隊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落實提出要求,為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把舵定向。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全國兩會”期間六次下組團,就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各個方面發表重要講話,闡明瞭一條強國必須強民、強民必先富民、富民必鬚髮展、發展必然復興、復興必需強軍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為全黨全國人民鼓足了自信和幹勁,明確了任務要求、指明瞭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的講話表明,只要中國人民能夠挺起精神的脊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銳意改革、真抓實幹,不斷地解放發展生産力,必然能夠精準脫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