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譜寫人類脫貧歷史新篇章
張茂榮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3月7日和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和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就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為中國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瞭方向。
脫貧攻堅到了關鍵時刻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扶貧開發之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輝煌成績,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下團組(甘肅團、河南團)講話中,都重點談到扶貧工作,涉及精準脫貧、鄉村振興、“三農”問題以及全面實現小康等,足見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工作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脫貧事業已經取得重大成就。據統計,從2012年到2018年,中國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到1660萬人,六年時間減少8200多萬人,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計下降8.5個百分點;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2.8萬個,2018年底還剩2.6萬個貧困村。
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進入衝刺階段,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只有徹底擺脫貧困,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才能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鋻於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咬定目標,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按時按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脫貧攻堅要用好關鍵一招
總結中國減貧的成功經驗就會發現,改革開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整體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帶動就業擴大和勞動報酬增加,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一招。回顧中國改革開放過程及其促進經濟增長的效應,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通過逐步消除阻礙生産要素流動的制度性障礙,把作為計劃經濟遺産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市企業冗員轉化為有利的增長要素(人口紅利),進而兌現為高速經濟增長。也就是説,中國經濟增長的整個過程伴隨著非農産業勞動參與率的提高以及就業的擴大,並分別通過這種重新配置效應和數量效應,使城鄉勞動者及其家庭從這一增長中增加了收入,從而改善了生活水準,達到經濟增長和脫貧的雙重效果。
中國的脫貧成就是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中國脫貧攻堅事業的巨大進展和寶貴經驗,對世界減貧事業和世界經濟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特色減貧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僅實現了世界上最快的經濟增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準,也實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扶貧、減貧。
截至2018年底,中國使7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到2020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這在中國幾千年曆史上將是第一次,在人類社會歷史上也將絕無僅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貧困人口的收入增長和脫貧,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3年全世界仍有7.66億人每天收入不到1.9美元(2011年購買力平價),而這些窮人中的36.4%生活在人口全球佔比僅為8.4%的低收入國家中。因此,2015年發佈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仍把“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列為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首。
中國扶貧開發以及在整體上提前完成千年發展目標的巨大成就贏得國際社會一致讚譽。各國普遍認為,中國扶貧所取得的成就深刻影響著國際社會,既直接對全球減貧和經濟增長做出數量貢獻,也為發展中國家甚至整個世界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經驗。中國的扶貧脫貧實踐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成功探索,由此形成的中國故事、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成為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共同精神財富,推動更多人走上脫貧之路,進而推動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發展。
中國在致力於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持續支援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