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快評】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發佈時間:2019-03-09 10: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本波

張本波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定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激活內生活力,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城鄉統籌發展一直是我國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但在實踐中往往強調城市對農村的扶持、工業對農業的反哺,把農村定位於被動接受城市發展的帶動和輻射,而沒有真正把政策重點放在農村,調動農村自身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重塑城鄉關係,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活力,把過去“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政策思路,逐步轉變為城鄉互動、工農互促;把過去鄉村由過去從屬城市的被動發展,逐步轉變為內生驅動的融合發展。

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平等交換,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長期以來,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發展差距背景下,農村大量的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流向了城市,城市獲得了快速發展,從城市流向農村的要素卻很少,農村失去了發展基礎,以致城鄉差距不斷拉大。在新型城鄉關係中,需要形成一種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良性迴圈,既要有農村要素流向城市,也要有城市要素流向農村。目前,我國城鄉之間人才、資本等要素的流動趨於活躍,鄉村創業熱潮不斷涌現,催生了不少鄉村新業態。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不利於要素雙向流動的制約因素依然存在,需要進一步深化相關體制機制改革。一方面,要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産權制度,加強要素市場化配置,建立要素主體之間的共用機制,改變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由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格局,讓農村留得住人才,留得住資源。

産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主要載體。目前我國總體上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很大地區依然保持小規模、低水準、傳統粗放的生産方式,農業機械化作業水準低,生産效率較低,難以對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産業支撐。為此,亟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産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一方面,要重視産業資源的開發,充分挖掘鄉村的特色産業、生態、歷史文化資産,因地制宜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將特色資源活化為發展資本,以産業發展和良好經濟效益吸引各類生産要素向農村匯聚,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力。另一方面,要重視生産方式的改革,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色的多元化産業模式,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援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