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將金融業供給側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發佈時間:2019-02-27 11:35: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徐飛彪

徐飛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金磚暨G20研究中心副主任

春節剛過,北京氣溫回暖,春意萌動,惠風和暢。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推動中國金融業健康發展。這是中央首提“金融的供給側改革”,內涵豐富,對中國金融經濟發展乃至全球經濟意義深遠。

首先,這是中國經濟的又一福音。

本次會議傳遞出的一個信號是,中央將加大金融改革,由防風險轉為防風險促增長並重,“實體經濟發展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基礎”,要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健康增長。受此鼓舞,股市全面上揚,上證綜指經由週末的醞釀,25日週一自開盤始,交投活躍,交易量突破萬億人民幣,股市高開高走,一舉逼近3000點大關,為近8個月來最高。“春江水暖鴨先知”,自今年初以來,股市開始觸底回升,年初至今股市累計已漲18%,表明去年出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政策效應開始逐漸顯現,經濟增長動能增強,市場預期轉趨積極,“陰霾為之一掃”。

近年來,中國力推調結構、去杠桿、防風險,經濟連年下行,2018年增長率為6.6%,雖仍為世界高增長速度,但卻是中國近28年來最低。但改革的付出,必然收穫回報,經歷數年的調整改革,中國經濟增長品質明顯優化:增長動能轉換初見成效,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首要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為76%,較上年提高18.6%;二、三産業佔比超過90%,其中服務業佔比達到52%,且仍有巨大增長空間;戰略新興産業等新動能逐步成型,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和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均較上年大幅提高,新産業、新産品、新商業模式等不斷涌現,帶動經濟向上發展;去杠桿成效顯現,宏觀杠桿率增幅穩步下降,杠桿結構不斷優化。在此基礎上,中國在調結構、去杠桿的基調下,自去年中以來,逐步加大穩增長的財政、貨幣、金融等政策支援力度,不斷激發經濟潛能,中國經濟增長將擁有更加堅實的基礎。

其次,這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號召。

此次會議發出的另一信號是,中國將持續推進金融改革,釋放改革“紅利”。金融的改革開放,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硬骨頭”和“深水區”,攸關經濟全局;金融改革還是反映改革的“測試劑”,金融改革進展如何,反映整體改革的深度廣度。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金融改革始終“在路上”:從八、九十年代的央行改革、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改革、資本市場建設,到本世紀初的匯率與利率改革,中國金融改革總體向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也基本滿足服務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需求。

“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市場化、國際化改革進入新階段;人民幣國際化實現里程碑式的發展,基本完成首階段的預期目標;同時,針對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內外風險,加強金融治理機制改革,推進金融的強監管、防風險治理。

但正如本次中央會議所指出的那樣,當前我國的金融仍滯後於時代發展,仍與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脫節,“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準還不適應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因此,必須深化金融的供給側改革。這其實是對當前我國金融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是較過去金融改革更加綜合更加全面更具深度的改革。

金融的本質功能是服務實體經濟,金融結構是否合理,一個重要評判標準是看其是否有助於推進本國經濟發展。多年來,中國金融體系因其對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對廣大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服務不足、對創新經濟支援力度不夠、金融監管效率不高等等,飽受詬病,嚴重滯後中國經濟改革、轉型和發展。之前數十年的金融改革很艱辛,也十分必要,但還需要在更高水準全面推進,要扭住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這一根本要求,深化供給側的綜合改革,而不能僅局限于謀機構改革或機制改革等局部改革。

第三,這也是全球經濟的好消息。

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雖然進一步放緩,但總體規模已經超過90萬億人民幣(約合13.6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以超過15%,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遠超排名靠後的其他經濟體的體量;中國經濟對全球增長貢獻率,再次超過30%,是全球經濟發展第一大經濟引擎。

毫不誇張地説,中國經濟“打噴嚏”,全球經濟則會“感冒”。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通過貿易、金融、投資、産業價值鏈等渠道,已經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成為深度互聯的“利益共同體”。

2018年世界增長動能明顯減弱,下行壓力和不確定性升高,今年1月8日,世界銀行在發佈的半年度報告中預計,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2.9%,2020年經濟增長2.8%,均比6月份的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預期比較悲觀。在此背景下,黨中央本次會議提出要堅定推進金融改革與開放,推進經濟平穩增長,這是在向全球釋放的“改革紅利”,有助提振市場信心。

此外,中國加大經濟金融的改革開放,其對全球的積極意義還在於中國堅定支援自由開放全球貿易體系的承諾。當前,西方發達國家去全球化、保護主義與民粹主義勢力抬頭,美國單邊發起的全球貿易戰如火如荼,中國領導人堅持發出“改革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促進全球經濟包容發展的聲音,無疑是世界各國人民最希望聽到的消息。

實際上,自年初以來,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以及持續開放的預期,國際資金持續涌向中國,據統計,通過香港“北上”滬深股市的資金已超1000億元。由於中國金融持續開放,明晟(MSCI)股指也將於近期納入中國公司,預計將進一步推進外資涌入中國。(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