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首都建設新模式

發佈時間:2019-01-24 15:24: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羅來軍

羅來軍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中國方案研究院執行院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京津冀並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進一步指示和部署京津冀未來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國的重大國家戰略,這一戰略具有高度的開創性,將在世界各國的歷史上,打造首都建設的新模式。

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首都的新模式具有突出特徵,即通過三地協同對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進行科學佈局。從古今中外的各國首都城市建設歷程來看,隨著首都城市規模的擴大,容易出現“大城市病”,交通、環境、服務功能等方面遭遇問題和困難,尤其是大國的首都,更容易如此。如何破解這一世界性、歷史性的首都建設之困?中國給出的答案是宏大而又精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設計。其核心理念是通過京津冀的廣闊腹地,佈局和構建首都的功能體系,化解傳統上的空間、人口、資源所導致的大規模城市建設困境。

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展大首都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建設好這個系統性工程並不容易,需要在多個方面規避傳統大城市建設遭遇的弊端,並運用好現代大城市建設的新技能新方法。其中創新和生態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運用好高科技,建設智慧城市。利用各種資訊技術和創新意念,整合城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優化城市服務功能,構建可持續創新的城市系統。京津冀三地的建設都要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和部署,北京中心城區加強環境改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強調建築與山水融合,雄安新區率先啟動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先植綠、後建城”,天津也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設計,首都功能體系佈局已經非常清晰:首都核心功能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合力打造首都體系,天津給予有力的支撐。北京中心城區著力打造“四個中心”,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並同時穩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斷優化提升首都的核心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以容納和安置北京市級機關為主要功能,並推進副中心的承載力和吸引力建設。高品質高標準地規劃和建設雄安新區,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既要承擔起幫助首都分散壓力的使命,又要成為高水準建設的重要首都拼圖。天津要形成對首都的緊密支撐,既要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發揮積極作用,又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營造京津兩市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局面。(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