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建設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必作于細

發佈時間:2019-01-19 10:3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胡敏

胡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河北雄安調研考察和親臨指導,這時隔上次他到雄安調研和指導工作不到兩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主持會議研究部署,並作出重要指示。如果説2017年初總書記親臨雄安是打響了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宏偉計劃開始實施的“發令槍”,那麼這次調研就是擂響了全面推進宏偉計劃有序展開的“戰鼓”。

前不久,《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獲得批復。這部規劃歷時一年多時間編制完成,描繪了雄安新區的發展圖景,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凸顯了打造全國高品質發展樣板的決心,為創造“雄安品質”、實現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媒體報道説,一座承載著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呼之欲出。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根據中央批復精神和《規劃綱要》,有關部門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匯聚全球頂尖人才,集思廣益、深入論證,精心編制了《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這份《總體規劃》是在《規劃綱要》基礎上作了進一步補充完善,力求深化細化規劃內容,充分體現了“千年大計必作于細”的思想理念。

《總體規劃》共分為14章、58節,包括總體要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強國土空間優化與管控、打造優美自然生態環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塑造新區風貌、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構建快捷高效交通體系、建設綠色低碳之城、發展高端高新産業、打造創新發展之城、創建數字智慧之城、構築現代化城市安全體系、保障規劃實施等內容。

這份《總體規劃》集中體現在一個“細”字,“細”也將貫穿于規劃實施落地見效的始終。

這個“細”體現在規劃的頂層設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雄安新區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歷史遺産,必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要堅持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水準規劃設計建設,經得起歷史檢驗。

據有關報道,為了精心推進不留歷史遺憾,多部門、多專業協同完成了這份《總體規劃》的編制任務,強調統籌兼顧、多規合一,融合京津冀三地和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保護、城鄉開發建設等方方面面;在《總體規劃》編制的同時,同步推進專項規劃編制,著力各專項規劃編制之間的橫向協調、不同層次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既突出新區的經濟價值,更重視新區未來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價值等,充分體現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品質的時代內涵。

這個“細”體現在佈局的各個環節。《總體規劃》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起步階段就著眼于從交通政策制定、出行行為引導、基礎設施保障、生態環境整理和建設佈局等各個方面統籌設計,緊緊圍繞“人”做文章,未來的新區要能吸引人、留住人、留住心,就必須設身處地、必作于細,從人的幸福感到空間體驗出發營造工作生活的高品質空間,未來的新區生産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都要是綠色低碳的,又要適度超前佈局智慧基礎設施,實現新區的數字化、網路化、可視化和智慧化,建成全球領先的數字智慧城市,更要能體現中華風範、淀泊風光、創新風尚,充分展現新時代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文化、新精神和新追求。一定意義上,這就必須跳出既往城市建設的思路框框,一切面向未來打造生産生活空間。

這個“細”體現在推進的遠近結合。這份《總體規劃》期限至2035年,近期至2022年,在初步建設階段有著詳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近期新區要能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解決“大城市病”等問題,中期要構築起新區城鄉融合、功能完善的組團式城鄉空間結構,形成“一主、五輔、多節點”的城鄉空間佈局,合理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和形成“一淀、三帶、九片、多廊”開放空間系統。未來新區要建成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建成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深化創新創業機制,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的國際一流創新型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未來之城、綠色之城和創新之城。

雄安新區這塊熱土環轄美麗的白洋淀,史上就有“水鄉花縣今新邑,北地江南古渥城”的美譽,是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和當代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地,那麼面向未來的雄安新區必然要建設品質成為標桿、生態更加美好、山水務必秀麗、人和自然共生共存的祥福之城,必將成為中國新時代國家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支點,展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無限創造精神的新圖示。

藍圖已經繪就,千年大計只爭朝夕。(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