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青春,甘於奉獻
——參加“青春·奉獻——‘青年傳習社’走進首都師範大學”的線下分享活動的體會
趙斌 首都師範大學2017級馬克思主義學院
有人説,青春是一壇醇香的酒,一束鮮艷的花,是人生旅途中灑滿陽光的風景,是一首用智慧和熱情唱響的讚歌……每個人對青春有著不同的詮釋和理解,我認為,青春是人生美麗的時節;是人生寶貴的財富;是人生最值得回味、最易留戀的時光……青春的花季不會太長,因此,我們應倍加珍惜,讓我們的青春在短暫的時光中綻放異彩,而青春的意義應該在不斷的奉獻和進取中延展。
奉獻精神是人作為個體對社會的一種積極的同一與認同轉化到行動上的表現,是人類思想與心靈的高度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我們共産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鬥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並快樂著’,再怎麼艱苦也是美的、再怎麼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這才是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獻。”習總書記的這幾句話看似平平常常,但細細品味,卻發人深思,共産黨員的奉獻與黨永葆生機息息相關。而我們這一代的青年跟國家的命運也緊緊聯繫在一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我們30歲;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我們45歲;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我們60歲。我們這一代,是承前啟後、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一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成軍和中堅力量,肩負著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我們這一代絕大多數生來豐衣足食,鮮有挨餓受凍的經歷,但我們不能忘懷我們現在所享有的一切和諧穩定安逸的環境,都是先輩曾經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如若沒有他們的奉獻,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當物質足以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奉獻精神,造福社會。
講座上,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王珂教授為我們作了題為《用奉獻書寫人生》的演講,在演講過程中王教授提到了人民的好縣長---高德榮,他數次放棄走出大山到外地升任的機會,只為鄉親父老百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修路致富。其實我們身邊不乏這種甘於奉獻的平凡的人們,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總有一些這樣偉大的人上臺領獎,他們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在普通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他們堅持為國家、為一些萍水相逢甚至是從未謀面的人默默的付出,這是值得我們每位青年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果中國十三億人口,每人奉獻一點點,或許這看上去很微觀很渺小,但是任何一個數乘以十三億都會變得無比龐大。奉獻既偉大又平凡,其偉大在於精神,其平凡在於行動,在任何一個崗位上我們都可以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給與他人一份溫暖。我們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或許我們目前還有企業家那樣慷慨的捐款捐物的能力,但是我們可以在日常閒暇時間多做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當一名志願者,為人民提供便捷的服務;還可以在寒暑假申請去邊遠山區支教,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外面的世界講給那些需要的孩子們聽……奉獻是當代莘莘學子應有的精神,但我們不要忘懷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應懷有一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信念,只有我們提升了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更好的奉獻社會。
俄羅斯的車尼爾雪夫斯基曾經説過:“一個人沒有收到獻身熱情鼓勵的人,永遠不會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業”,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也説過:“只有犧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最終成為將軍”。在現代的商業社會,曾幾何時,奉獻似乎成了一個遙遠的概念,人們對於老一輩人所奉行的“老黃牛”精神似乎逐漸淡忘,甚至不屑一顧。但是縱觀古今,正是這些甘願奉獻的前輩,才築起了現代時代發展的基礎。奉獻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是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國家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轉捩點,作為青年學生,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讓我們的青春像燃燒的火焰,為祖國、為人民發出更大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