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青年成長的四個支點——信念 夢想 奮鬥 奉獻

發佈時間:2018-11-29 15:39: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洪波

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洪波(中國網記者 王鑫攝)

中國網11月29日訊 11月8日下午,由中國網推出的主題為“青春·奉獻——‘青年傳習社’走進首都師範大學”的線下分享活動在首都師範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一層青藍大廳舉行。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洪波教授在現場進行《青年成長的四個支點:信念 夢想 奮鬥 奉獻》的主題分享。全文如下:

很榮幸參加中國網“青年傳習社”這個活動。宣傳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社團的宗旨,也是我們的專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以來理論和實踐的創新中,留下了很多有深度、有高度、也很有溫度的金句。今天講的這個主題就是這樣的金句。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了這樣一段話: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説,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當代青年建功立業的舞臺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從邏輯關係來看,信念和夢想是精神性的、理念性的、引領性的;奮鬥是過程性的、現實性的;而奉獻是利他性的、價值性的。概括一下,就是在信念和夢想的引領下,通過現實的努力和奮鬥,在利他情懷取向下多為他人和社會做貢獻。我認為,對當代大學生大學生而言,為社會做出奉獻更多的是將來的事情,雖然我們通過暑期支教等各種奉獻活動也在做著自己的貢獻。因此,我認為信念和奮鬥對將來社會奉獻的“質”和“量”上至關重要。所以我談一下這幾個問題:一信念與理想;奮鬥;奉獻。

一、信念、觀念和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我國發展、民族復興新的歷史實踐,青年時代,是激情滿懷、富有朝氣的時代,是放飛理想、人生出彩的時代。青年不僅要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更要堅定理想信念。一個人在青年時代確立的正確理想、堅定信念對自己的成長和人生具有重要意義。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我給同學們提兩個觀念:第一個觀念是:明確目標,一切皆有可能。第二個觀念是竭盡全力,做好該做的事。

先説第一個觀念。我看過一件奧運往事。1968年,在墨西哥奧運會上,美國選手吉姆·海因斯以9.95秒的成績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紀錄,也打破了保持30多年的所謂人類運動的10秒極限。衝過終點線後,海因斯説出了一句至理名言:“上帝呀,原來門是虛掩的!”是啊,成功之門大概都是虛掩著的,有句廣告詞説得好:“一切皆有可能”,當然,還必須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當初海因斯想,即使無法突破10秒的極限,也應該跑出10.01秒的成績。於是他每天都以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因此,他才具備了推開那扇虛掩的成功之門的實力。這是應該樹立的第一個觀念:明確目標,一切皆有可能。

關於第二個觀念,我想先講個故事。有個美國牧師叫戴爾·泰勒,他曾經在教會學校向一個班學生講了這麼一個寓言:一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兔子的後腿,兔子拼命逃生,獵狗窮追不捨。可是最終兔子還是跑了,獵人大發雷霆。獵狗委屈地辯解説:“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再説兔子帶著嚴重的槍傷成功逃回了家,兄弟們都圍了過來,又是關心又是佩服。兔子心有餘悸地説:“它是盡力而為,而我是竭盡全力啊!它沒追上我,不過挨頓罵,我不竭盡全力,就要沒命啦!”

泰勒牧師講完這個寓言之後承諾:誰要是能背出《聖經》裏《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將得到最高的獎勵。大家都想得獎,但這部分內容有幾萬字,並且不押韻,全文背誦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一些學生望而卻步,絕大部分淺嘗輒止。但幾天后,班上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的站在泰勒牧師的面前,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而且到了最後,簡直成了聲情並茂的朗誦。泰勒牧師大為震驚,問他有什麼秘訣。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説:“我竭盡全力!”16年後,這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的軟體公司的老闆。他,就是比爾·蓋茨。

成功之門雖是虛掩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把它打開。因為那是一扇厚重的大門,要想打開它非得竭盡全力不可。因此,要樹立的第二個觀念就是竭盡全力,做好該做的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5月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我們同學們要建立正向的、積極的、健康的價值觀,這是每個人的成長、成才,以至將來能否做出社會貢獻的前提和基礎。

二、奮鬥:夯實根基、久久為功

總書記在2014年5月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説,有人説:“聖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聖人。”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幹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幹,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我認為,總書記談青年大學生的奮鬥有三個角度。

一是夯實專業基礎。“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欲上進先讀書”。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二是拓展視野。“放眼乾坤獨倚欄,古今如夢水雲間。”學習也應該放寬眼界,不局限于本專業這個狹小的範圍;三是參加社會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總書記的論述,對我們啟發極大。以此為基礎,我概括為下面兩個角度談下大學階段的奮鬥。

大學時期的你們正值青春年華。有少數同學準備將來讀博、做研究,多數同學可能選擇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去做事(奉獻)。我認為,大學階段最主要的事情是積累知識、培育能力和鍛鍊思維方式。讀書是辛苦的、艱辛的,所以謂之“苦讀”,以前我們有個老師説:“讀書不是人幹的”,意味讀書太辛苦,需要有毅力、耐心和勇氣。做事呢?一般地做事或做一般的(或簡單的)事情可能容易,而出色的完成事情絕非易事。為此,苦讀是為將來完成出色的事,而完成出色的事情的前提就是苦讀。

1、讀書,讀書沒有不苦的,一定是個苦功夫:把書讀成自己的,在書上做標記,做讀書筆記。根據專業方向,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興趣的指引下,培養博覽和精研的讀書能力。現在的書太多,讀不過來,要反覆讀經典,其他的書要博覽。有人説,一輩子天天讀書,也讀不完一年出版的專業書籍。社會上經常有人問我,孩子高考了,需要選擇什麼專業,我很難回答。我基本的答案是興趣和深度。

在讀書中,要突出問題意識:學而起疑,思以漸悟,日積月累,豁然貫通。對將來想走研究之路的同學來説,一定要堅持多讀書,要練就做冷板凳的功夫,否則嘴尖皮厚腹中空。同學們平時是不是也由感覺,距離自己水準特別高的人,很難對話,因為你不太能跟得上對方的高度,理解不了,看書少,對不上話。同樣,比你讀書少,知識少的人,你也很難和他對話,因為你覺得,你説得話,他不理解。當你寫東西不會寫,寫不出來,可能就需要學習和讀書了。我自己經常的感覺就是讀書不夠,饑腸轆轆,腹中空空。

2、做事(做人),作為大學生,我們的要求要高一些,不是一般地完成一件事情,而應該是品質高些地完成事情,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我談一下在學習中要突出創新精神(咱們現在國家近10年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如何建設?你們是創新型社會建設的主體,中國社會未來的支柱。現在世界上總共有創新國家20多個,我們不是,我們除了航太和軍事以外,對外國依賴型很強,這樣應該不好,所以,無論從個人發展、國家發展的角度看,創新都是必要的)。雖然很多人認為,大學階段談創新晚了,創新性思維從幼兒園開始就被逐漸壓制了。這可能是現實,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努力,還需要時間,但是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應該有這種現實自覺。從我自己做起,從我身邊的小事做起。

談創造性,有這樣幾個詞,大家考慮下。大處著眼(全局意識,思考問題額時候站位越高,視野越寬闊,做出具有創造性的貢獻,進而貢獻社會的可能性越大,袁隆平:雜家水稻造福人類和馬克思的人類情懷:人類解放),小處著手(以小見大,從細微出找到破解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小問題,把問題引向深入),不落俗套(不要因循前人,但要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前進(有點創新就好,不要求全求大。以前參加了一個博士論文答辯,在答辯會上,兩個學校老師之間有爭論,一個説我們學校的博士生博士論文有30%具有創新性,另一個學校的老師説,如果有5%,我們教授們都應該辭職。這説明人們對創新的理解存在著差異,當然也説明創新是極其困難的。教育培育的人應該是極具個性化的,一般性的人材很難具有創新精神)。英國著名哲學家懷特海説過:“在大學裏,他需要站起來,四面觀望。”在我的10多年大學教學經驗中,我們的大學階段,學生回答的問題,答案大多是一致的,少有差異的。而且不太願意站起來,而是願意坐著自己聽自己的、幹自己的,而我認為同學們,如果你們以前沒有充分站起,那麼在以後的課堂上,應該挺直身板,四下觀望,如果已經站起,那應該去奔跑。以此有意識地培育或提高自己的前瞻意識、反思習慣、創新精神。

我們現在經常説“德才”兼備,二者都重要,但德具有優先性,我們今年的全國教育大會已經提升了“教育”的政治站位:教育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德政工程。古人云:才德雙全是聖人,才德雙亡是愚人,德勝於才是君子,才勝於德是小人。在大學階段,我們一定要通過多讀書、多對話(對話的對象我們要自己選擇,否則心靈可能收到玷污)等多種方式凈化心靈,滌蕩靈魂,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禪宗五祖神秀偈語)。同時,要學會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如果你只是學習好,但是不能很好地處理和周圍人和事物的關係,你對家庭、社會的貢獻,即你將來的奉獻會大大降低。

總結一下,大學階段:敬畏和拓寬知識;在學習中要多思、多疑;做人與求學不可偏廢。大學階段的我們要站成奔馬的姿勢,我們還不能像古希臘哲學家那樣,悠閒地欣賞阿爾卑斯上的美景。

三、在奮鬥中奉獻

馬克思説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就談到:“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這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無獨有偶,偉大思想家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立志要為人類的幸福而奮鬥,在其中學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馬克思嚴肅的寫到:“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現在,我們已經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嶄新的時代是我們每一個青年人奮鬥難得的際遇。每一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奉獻者。在青春中奮鬥,在奮鬥中奉獻。

2013年12月5日,在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實施20週年暨第二十八個國際志願者日之際,習近平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回信,肯定他們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勉勵他們弘揚志願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並向這支志願服務隊和全國廣大青年志願者致以誠摯問候和崇高敬意。回信寫到,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希望你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後,我希望同學們立足新時代,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刻苦讀書,勤於思考,勇於實踐,踏實做人、甘於奉獻,在不久的將來來,你們的家庭、學校、民族、社區,我們的國家會因為你們的信念、夢想、奮鬥、奉獻而驕傲和自豪!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