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讓個人志向與國家命運同行

發佈時間:2018-11-29 15:28: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曹元

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研究生曹元(中國網記者 王鑫攝)

中國網11月29日訊 11月8日下午,由中國網推出的主題為“青春·奉獻——‘青年傳習社’走進首都師範大學”的線下分享活動在首都師範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一層青藍大廳舉行。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研究生曹元在現場進行《讓個人志向與國家命運同行》的主題分享。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

我叫曹元,是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今天,很高興能夠和大家分享我個人對於青春、奉獻的理解。

一、“奉獻並不高大上”

一談到奉獻這個話題,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和我一樣,不由自主地在腦海裏反問自己:“我什麼時候去奉獻了?我又奉獻過什麼呢?”思索兩秒後,我陷入沉思:奉獻好像離我們很遙遠?我們好像並沒有像革命戰爭年代的青年一般,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衝鋒陷陣、拋灑熱血;也並沒有像奧運賽場上續寫輝煌的奧運健兒那般頑強拼搏;更沒有像15歲就來到黃土地延安為人民做實事兒的青年習近平那般傳奇與震撼。那什麼對於我們普通的我們來講叫做奉獻呢?

就在2018年的這個暑假,我來到了海拔3600米的若爾蓋高原上,那裏有一群可愛的頂著兩抹紅撲撲高原紅臉蛋兒的藏族孩子,他們會教我用藏語説“你好”,會用草原人與生俱來歌舞天賦教我跳美麗的鍋莊舞,還會用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教我唱慷慨激昂的藏族歌。站在那裏的講臺上講課時,我便發現奉獻這件事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

“老師,爸媽他們不想讓我上學,想讓我回去放羊,但是我自己想上。我想要去法國,想去巴黎,想看埃菲爾鐵塔,想走遍世界上好多地方。”傍晚,學生更登甲倚在教室門口,和我聊天時説道這些話。從沒有哪一刻驚覺自己是如此地“被需要”,承載著無盡未知與希望。身為一名師範大學的學生,在這裡支教,我第一次深切地體會到了,有奉獻情懷的教育者才能走的更遠,這是每個教育學人心中執著的念想。

而我們對奉獻的定義,也應該是“點點滴滴都是奉獻,奉獻並不高大上”。

二、奉獻是一種會感染的神奇魔力

身為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中心的一員,身為一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者和愛好者,身為一名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我們一直思考如何在實踐中汲取理論思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到更多的同學們——而這其中最好的一種方式便是,一同去感受奉獻。我們曾一同前往雄安新區,在田間地頭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共同展望雄安新區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我們也曾一同前往大雪紛飛的張北縣小二台鎮,也是習總書記去過的地方,共同探尋德勝村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秘密;我們還曾一同前往國家級試點貧困村平石頭村,看到國家每百平米補貼14萬的二層小樓已經蓋了起來,感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力量。當年邁80的老奶奶得知我們的到來而熱淚盈眶,握著我們的手連説四遍自己真的很高興時;當年每人平均收入3000元的村民熱情地送來一大盆核桃時;當我們看到産業扶貧、精準發力,深入幫扶的脫貧致富道路走的越來越遠時,我們就知道,默默奉獻的人,早已經遍佈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奉獻,是一種會感染的神奇魔力。

三、我們這一代青年的奉獻有多重要?

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説過,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時至今日,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著青年的熱情和奉獻,這裡面有你的,有我的,也有他的,因為我們體會過奉獻有多快樂。

身為當代青年的我們,能夠深切的感受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我們更近了,我們正逢其時,重任在肩。現在的我23歲,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我25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我55歲。可以説,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樣的同學們,我們這一代青年的人生黃金期都在與我們的祖國共奮進、共成長,這個時代就是我們青年人的,我們都將和千千萬萬青年全過程參與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中,在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成就自己的理想人生。希望到我們五六十歲的時候,回憶起自己一生的奉獻,和已經實現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我們的祖國,告訴自己:和祖國一起成長的感覺,真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