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新的要素:“思”與“行”
——參加“青春·奮鬥——‘青年傳習社’走進北京交通大學”線下分享活動體會
陳慧欣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創新發展,在多次講話和論述中反覆強調“創新”,創新涉及科技、制度、文化等多個領域。本次活動的主題是“青春﹒創新”,在本次活動中,四位專家學者均對創新的重要性及青年如何創新進行了闡述,而在此過程中,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如果你問我,當下青年創新最缺乏什麼,我會説其一是大膽地思考。當下青年並不缺乏“思考”,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我們總能或多或少地從所學知識中引發自己的思考,但是大部分人的“思”僅僅轉瞬即逝罷,或者是趨於保守,思想並不大膽;這並不能刺激我們達到創新的目的。尤其表現在寫作文方面,例如論文發表,大家普遍缺乏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總是更多地借鑒前人的文化成果,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文庫中同一主題的文章則千篇一律。青年學生不能夠找出新的角度看問題,形成了思維的局限性,這便無法實現創新,造成創新型文化的缺失或者説是不足。所以,我們一定要敢於思考,大膽地思考,邁出創新的第一步。
對於上一問題的解決,我認為可以從教育引導著手。我們明顯能感受到研究生的教學模式和本科的差異,本科上課時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課上互動較少;而研究生期間,上課以學生提問和討論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很好地引導我們思考,學生在討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總能有很多想法,或者是異想天開的,或者是已被提出而自己卻不曾知曉的,而我認為,只有像這樣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發問、不斷地探究,才能實現創新的不斷發展。
當然,僅有“思”,而沒有“行”,即實踐,則也難以完成創新。當有靈感的時候,一定要去實踐,將空想變為現實。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驗證自己大膽的想法是否具有現實性、可行性。而這裡,我又要給“實踐”加一限定詞了“踏實”,即踏實地實踐。這裡的“踏實”蘊含著強大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要在這樣強大的精神下不斷地求知、求真,切忌半途而廢。個人認為,人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卻沒能轉化成創新成果,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是沒能耐心地反覆驗證。在實踐的過程中一定是艱辛的,此時堅韌不拔的精神就格外重要了。希望我們當代青年在實踐的過程中始終秉持這種求真所必備的信念及堅韌不拔的精神。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在“思”中的另一層面——意識形態層面。其中,責任意識是我們能夠取得更多創新成果的又一關鍵因素。如若當代青年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則可以加速推進創新發展的進程。例如,如果一個人極具環保意識,那麼他就會主動地、不斷地思考及創作,探尋出一種或多種方案試圖對環境保護起積極作用。這種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責任意識驅使的,而自覺的責任意識是推動個人或團隊進行創新創作的有力“推動劑”。因此,在倡議當代青年推動創新發展的同時,不防強化一下青年的責任意識。
在此,感謝在此次活動中宣講的四位專家學者,讓我受益匪淺。“大創新”離我們較遠,就讓我們從“小創新”做起,做到“思”與“行”的統一,逐漸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為國家的創新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