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發展與豐富內涵

發佈時間:2018-11-14 10:00:0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太原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準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多次出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之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行了系統論述。其中特別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溫故而知新,要充分理解和認識這一基本方略的創新性,有必要梳理它的來龍去脈,特別是近年來我們黨對相關思想的豐富與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指出:“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列寧也強調,布爾什維克黨是無産階級的先進部隊,要“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代表他們的利益。其實,無産階級立場就是人民的立場,因為在馬克思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就是無産階級,無産階級就是那個時代的最廣大人民。今天,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

實際上,早在全民族抗戰初期,毛澤東就聲明:“我們共産黨是無産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1939年2月,在致張聞天的信中,毛澤東最早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概念。1944年,他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講話經整理修改後,以《為人民服務》為題發表在《解放日報》上,成為後來膾炙人口的“老三篇”之一。當時,毛澤東是很自然地講出來的,甚至預先連草稿都沒有。他説:“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只要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1945年,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強調:“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在中共七大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進了黨章,成為我們黨的宗旨。毛澤東還特別強調,為人民服務,要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也不行。

實際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蔣介石在1937年的日記中也提到過“為人民服務”,但他並沒有把它上升為國民黨的宗旨去要求,僅僅是説了一下而已。從他的日記和各種材料,根本看不出他及國民黨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相反,蔣介石經常大罵“國人幼稚不馴”,甚至有故意愚弄人民的意味,比如他曾説:“政治家多以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之道運用於無聲無臭、不知不覺之中來領導民眾。”1946年,主持國民黨黨務的陳立夫慨嘆:“國民黨成為不能解決人民問題之黨,失去各階層之廣大同情與擁護。既不代表農民,亦不代表工人,又不代表正常之工商,甚至不代表全體官吏,而只代表少數人之利益。”當時《革新》週刊一篇《我們的呼聲》中更加形象地描繪了國民黨與人民相脫離的情況:“黨離黨員,黨員離黨;黨離民眾,民眾離黨;上層有黨,下層無黨;都市有黨,鄉村無黨;做官有黨,做事無黨;為私有黨,為公無黨;空談有黨,實行無黨;黨內有黨,黨外無黨;黨的頭大,黨的腳小;黨的名存,黨的實亡。”實際上,到1947年蔣介石自己也承認,“國民黨當政20年,黨政機構只重做官,不注意實行三民主義,對於社會與民眾福利毫未著手。”最後,國民黨變成了孤家寡人,分崩離析,不得不退出了歷史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學習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和中國近現代史,顯然對我們黨的這些優良傳統是非常清楚的。他指出,我們黨以實現共産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就是共産黨人的本。對共産黨人來説,為人民謀利益的宗旨與為實現共産主義而奮鬥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説到底,實現共産主義也就是讓人民過上最美好的生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習近平總書記説,衡量一名共産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産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人民的利益就是我們黨的利益。就像毛澤東説的那樣:“最忠實地代表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習近平總書記也反覆叮囑這一點:“中國共産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共産黨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價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決不可為個人或少數人謀私利”;“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可以説,這樣一種人民利益觀,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

不難發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為人民服務思想的重要發展是:一是把它與共産主義遠大理想聯繫起來,強調了它的崇高性;二是堅持把全心全意與沒有任何私利聯繫起來,強調了它的純潔性;三是明確服務的內容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強調了它的全面性和現實性。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它的思想內涵,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並且把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主要內容。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主要講的是必然性和客觀規律,著眼于論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歷史發展的一種客觀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主要講的是價值觀和主觀能動性,著眼于論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表現形式;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主要講的是如何實現主觀與客觀相一致,著眼于論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法論和實現路徑。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從而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成為一種內涵豐富的思想體系。

(作者:張太原,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