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理】“大海論”彰顯擴大開放的信心、膽識和定力
徐浩然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
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闡述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和舉措,表達了與世界普惠共贏的真誠意願,彰顯出中國的責任擔當。如果説習近平主席之前在廣東的講話宣示了中國深化改革的再出發,那麼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則明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更深入。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引喻的“大海論”傳遞出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積極態度,充分彰顯出中國對外開放的信心、膽識和定力。
我們有信心,因為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據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較去年大幅上升32位。這充分説明中國的市場經濟環境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
上海首屆進口博覽會以“新時代,共用未來”為主題,贏得各國朋友的廣泛支援,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世界各國都深刻認識到,要把握新時代中國發展機遇,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實現共同繁榮進步。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我們有膽識,因為中國堅信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縱觀國際經貿發展史,深刻驗證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規律。各國削減壁壘、擴大開放,國際經貿就能打通血脈;如果以鄰為壑、孤立封閉,國際經貿就會氣滯血瘀,世界經濟也難以健康發展。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中國將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培育中高端消費新增長點,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日益密切,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
同時,世界經濟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這就需要我們從紛繁複雜的局勢中把握規律、認清大勢,堅定開放合作信心,共同應對風險挑戰。
我們有定力,因為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
世界上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説其是歷史大勢,就是其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
習近平主席曾經在上海工作過,他切身感受到開放之於上海、上海開放之於中國的重要性。上海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好,同其開放品格、開放優勢、開放作為緊密相連。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這種品格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
當前,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氣力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加快轉入高品質發展軌道,中國人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中國就一定能夠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為了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國都應該拿出更大勇氣,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