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止,奮鬥不息

發佈時間:2018-09-28 08:41:2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郭子豪

——參加“青春·奮鬥——‘青年傳習社’走進中國人民大學”的線下分享活動的體會

郭子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2016級本科

人生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光陰的寶貴就在於它無法倒流,而青春的寶貴在於它無休止的奮鬥,期間夢想與喜悅同在。

2018年是黨的十九大之後的第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説,“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春節團拜會上説,“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説,“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些極其重要的場合再三強調,可見“奮鬥”在新時代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所處的新時代,正是需要我們用青春來奮鬥的時代。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陶文昭教授在題為《幸福是青春中奮鬥出來的》的主題分享中指出:“新時代是奮鬥的時代。”陶教授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正遇上這個偉大的時代,將親身經歷和參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的青春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行。

為什麼個人的青春與奮鬥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言如此重要?我覺得在劉瑞明老師的《奮鬥的青春最幸福》中找到了答案,“我們所處的是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為接近的時刻,需要千千萬萬個青年接力奮鬥。而我們的新時代青年,面對當今世界如此之大好機遇,正是處於努力奮鬥的時候。”劉瑞明老師親身講述了自己在年輕的時候通過努力奮鬥,從國家級貧困縣的陜北子洲考來大城市上大學,甚至在人大國發院擔任研究員的期間也從未停下自己用青春奮鬥的腳步的故事。在聽劉瑞明老師分享自己的奮鬥經歷時,我覺得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顫抖,血液在沸騰,仿佛就在講述我當初怎樣二戰高考,全身心重新備戰一年而取得好成果的經歷。

下面我想以我自己的一些經歷來闡述我對青春與奮鬥的理解。我來自廣東的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在2015年的有80萬考生的高考中不幸落選,只能被當地一個非常普通的工科大學錄取。此時的我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瓶頸,是該就此滿足而得過且過,還是,重新奮鬥一年高四?本來就出生在一個鄉村家庭,作為家族的唯一一個大學生,我自然而然地也承載了全家族的期望,使得我從小就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加受到長輩的照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肩膀上好像肩負著為家族光宗耀祖的責任,這讓我明白了自己是家族的希望,是家族的青春,再揮灑青春努力奮鬥一年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我充滿期盼的親人。

我始終堅信著“青春不止,奮鬥不息”,在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再努力奮鬥一回的時候,又何嘗不可呢?在回去復讀的一年中,我幾乎與外界斷絕了聯繫,每天就是往返學校和家裏兩點一線,每天做到早上6點起床,晚上12點準時睡覺,殊不知,在那一年裏,一閉上眼就是各種數學公式,學習幾乎成為了我全部。回學校復讀一年的煎熬有多痛苦,怕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當自己的目標變得異常清晰的時候,其他的一切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看著我房間墻壁上貼的一道道數學題,床底下堆疊的一本本習題書,都見證了我的青春和奮鬥的汗水。黃天不負有心,在2016年高考中,我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央財經大學錄取了。當我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這一年的奮鬥沒有白費。

其實,我就像是全中國13億人的一個小小縮影,我一個人青春與奮鬥,能夠給家族帶來希望,更何況是全中國13億人的青春與奮鬥呢?馬克思曾説:“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最偉大的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有人説,青春是那詩人案邊吟誦的陶醉;有人説,青春是那畫者筆下揮毫的壯美;還有人説,青春,是那歌者喉中咏嘆的激昂。在我心裏,卻感覺,青春是包裹著青澀的外衣,卻懷揣著斑斕的夢想。每個人堅定著自己的腳步,和著或甜或苦的旋律,深深行走在那心底最澎湃的角落。我們都經歷著生活、學習、工作的波瀾,有時迷茫有時苦痛,但唯有努力的奮鬥,才能將最真摯地笑臉留在了青春的歲月中!(責任編輯:王鑫)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