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回聲】習近平總書記是留學人員的榜樣
1969年1月13日,一名不滿16歲的北京學生響應國家“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輾轉4天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在七年的知青歲月裏,他帶領村民建沼氣池、修淤地壩、辦鐵業社、種知青樹,成為村民交口稱讚的“好後生”。
這名村民口中的“好後生”就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從村黨支部書記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始終心繫貧困群眾,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2017年,梁家河村民每人平均收入超2萬元。
2018年9月19日,11名“海歸”追隨習近平的足跡來到梁家河。在這裡,他們親眼看到了習近平為村民修建的沼氣池、淤地壩和鐵業社,親耳聽到了習近平與村民同甘共苦、攻堅克難的感人事跡,親身體會到了習近平的堅定意志和人民至上的情懷。
“從苦難走向輝煌,總書記就是我的榜樣”
這11名“海歸”是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的會員,梁家河之行的第二天,歐美同學會即召開了以“飲水思源 牢記使命”為主題的座談會。依然沉浸于梁家河之行帶來的心靈觸動和精神震撼的他們,紛紛表達了對習近平的感佩之情和向他看齊的心願。
走進習近平曾經住過的知青窯洞,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炕桌上的一盞煤油燈。據講解員介紹,習近平白天要幹活,只能犧牲晚上睡覺的時間來讀書。因為擔心影響同伴睡覺,他用身子擋住煤油燈,常常被熏得滿臉黢黑。
“習近平在最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閱讀,書目之多、內容之深、領域之寬,令我深受震動。”曾留學英國的陳勤説,“屢遭拒絕與考驗,他仍堅定信念、堅守信仰,多次遞交入團、入黨申請書,值得我們當代年輕人認真思考和學習。”
在這孔幾步就能走到盡頭的窯洞裏,除了炕、碗和暖壺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外什麼都沒有。此情此景令陜西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袁京連紅了眼眶。“習近平在這樣的環境中仍然不放棄,不退縮,從苦難走向輝煌。我們只有珍惜今天,不斷‘思源’,對未來的信心才能更加堅定。”
習近平同苦難抗爭的精神讓“90後”留法學生丁一産生了深深的共鳴。“有人説,別人是從零開始,習近平要從負數開始。和法國當地學生相比,我也是從負數開始的。總書記始終熱愛學習,吃得苦中苦,他堅定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打動著我,總書記就是我的榜樣。”
“總書記把心留在了基層,留在了人民之中”
習近平離開梁家河的前夜,村民自發來到窯洞前為他送行。因為怕打擾他休息,村民們靜靜地等候在窯洞外。十幾位村民又堅持將他送到延川縣才依依不捨地分開。習近平走進了梁家河村民的心裏,梁家河村民也成了習近平永遠的牽掛。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他飽含深情地對梁家河的父老鄉親們説:“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
“我覺得總書記把心留在了基層,留在了人民之中,這也是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初心。”曾留學加拿大的沈俊説。
來梁家河之前,“插隊”“知青”這些詞彙對於丁一而言只存在於教科書中,來到梁家河,他真切感受到了習近平紮根黃土地,與村民同甘共苦的心路歷程。聯想到自己的支教經歷,丁一説:“不同的是,習近平把自己當作農民,為群眾做實事。對比總書記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境界,我開始反省自己。”
“總書記在梁家河留下的足跡表明,他青年時期已立志‘做一些更能影響老百姓命運的大事’。總書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此形成,執政理念的基礎在此奠定,可以説,這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萌芽之地。”曾留學日本的福建省漳州市留學生同學會副會長徐建成表示。
在徐建成眼中,習近平為福建人民做了許多實事,廈門跨島發展、寧德農村地區脫貧以及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等都一一實現了。擔任總書記後,習近平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印證了他踐行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信念。
“我們留學人員要增強對總書記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懷認同,以報國情懷奉獻人民、奉獻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畢生精力。”徐建成説。
同樣來自福建、曾留學菲律賓的許金鋼是名企業家,他表示,對於企業來説,客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企業的奮鬥目標,企業家應努力經營好企業,為人民服務。
習近平對人民的深情讓曾留學澳大利亞的王振宜醫生意識到,不僅要治病救人,還要給予病人精神上的關懷,以一顆大愛之心拉近醫生和病人的感情。
“以前是祖國需要我們,現在是我們需要祖國”
歐美同學會一行人還參觀了楊家嶺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和陜西歷史博物館、大明宮遺址。
參觀完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大明宮遺址,曾留學南韓的歐美同學會理事艾曙光感慨萬千。“盛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絢爛的記憶,各國人民在此匯聚,各種文明在此交融,中國文化由此走向世界各地。”
“此行增強了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榮使命感。”陳勤説,她最大的收穫是民族自信心與歷史使命感的提升。
歐美同學會會員陶飛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和延安革命紀念館重溫了革命前輩歷經戰火洗禮和歷史考驗,領導中國人民建立起新中國,一代代共産黨人艱苦奮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革命歷程。
1954年,陶飛的爺爺、奶奶響應國家支邊號召從北京來到貴州,一幹就是一輩子。秉承爺爺遺訓,留學英國的陶飛結束學業後回到貴州,創業報國。
陶飛將個人、企業發展與貴州經濟建設緊密結合,配合相關政府部門對全省進行自然資源普查,服務貴州旅遊發展;開發地理政務和土地利用大數據系統,為政府部門提供更加有效的決策資訊。他還為貧困地區的大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為貧困家庭脫貧助力。
數據顯示,1978年至2017年底,共計313.20萬名留學生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的83.73%。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留學回國人數的不斷攀升,已有231.36萬人學成歸國,佔改革開放以來回國總人數的73.87%。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強大的祖國讓留學人員擁有了充分的自信。以前是祖國需要我們,現在是我們需要祖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海歸’們迎來了大展宏圖的歷史機遇,我們更有信心實現理想抱負。”陜西省西安市歐美同學會秘書長肖冰表示。
他認為,在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中,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留學人員作為先鋒隊應發揮所長,架起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民間交流合作的橋梁。
“走進梁家河是一次精神之旅、感情之旅、學習之旅”
梁家河之行是歐美同學會“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活動的一部分。“知國情、話自信”系列活動於2017年啟動,是歐美同學會開展留學人員思想引領工作的創新性活動。去年,歐美同學會曾組織留學人員奔赴西部貧困地區,走進上海自貿區開展交流學習。
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對中國網記者表示,留學人員長期在國外學習,對國內情況感知較少,只有深入了解國情,堅持樹立“四個自信”,才能更好地引領留學人員發揮所學所長,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實踐證明,留學人員越知國情,越增加責任感;越知世情,越增強自信心;越是出國,越是愛國;越是比較,越是自信。”
談及選擇組織留學人員來梁家河的初衷,王丕君指出,這裡是總書記人生觀、世界觀起源的地方,總書記堅定的理想信念在這裡樹立起來,人民情懷在這裡表現出來,創新創業才能在這裡凸顯出來。因此,從這裡向總書記學習更具有深刻性,對於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實現理想抱負,乃至事業開拓創新都非常有價值。
“這次活動很成功。留學人員看到了我國發展的不均衡,了解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意義,汲取了精神營養,表達了留學報國決心,這是一次精神之旅、感情之旅、學習之旅。”王丕君説。
他表示,未來歐美同學會將把組織留學人員到梁家河參觀學習,作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規定動作,繼續深化“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活動,引導留學人員將學習所得轉化為留學報國的具體實踐。
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上講話時要求,歐美同學會要努力成為留學報國的人才庫、建言獻策的智囊團、開展民間外交的生力軍,把廣大留學人員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廣大留學人員要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奮鬥在一起,努力成為堪當大任、能做大事的優秀人才。
王丕君表示,歐美同學會將謹遵總書記的囑託,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持續開拓創新,努力建設成為更具影響力、更有作為的群團組織。(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