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昭:幸福是青春中奮鬥出來的

發佈時間:2018-09-20 17:43: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陶文昭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陶文昭(中國網記者 王鑫攝)

中國網9月20日訊 9月19日下午,由中國網、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的主題為“青春·奮鬥——‘青年傳習社’走進中國人民大學”的線下分享活動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陶文昭教授在活動現場進行題為《幸福是青春中奮鬥出來的》的主題分享。全文如下:

很榮幸參加中國網“青年傳習社”這個活動。宣傳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社團的宗旨,也是我們的專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根中國國情,很有深度;引領時代潮流,很有高度;貼近人民大眾,很有溫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以來理論和實踐的創新中,留下了很多有深度、有高度、也很有溫度的金句,膾炙人口,流傳社會。今天講的這個主題“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就是這樣的金句。

2018年是黨的十九大之後的第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説,“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春節團拜會上説,“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説,“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這些場合都是極其重要的場合,這些演説都是極其精煉的演説,習近平總書記能如此再而三地強調,抓人眼球,令人深思。今天我就這個主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與大家交流,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幸福是奮鬥而來的

先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講起。這是2017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通過網際網路,向公眾發表的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2017年,我又收到很多群眾來信,其中有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的鄉親們,有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有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也有南開大學新入伍的大學生,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廣大人民群眾堅持愛國奉獻,無怨無悔,讓我感到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同時讓我感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從具體事例出發,昇華出這個重要的論斷。

幸福和奮鬥都是常用的詞。越是常用的詞,理解上越是五花八門。在學術上,幸福與奮鬥的關係是重要的、長期爭論的問題之一。説其重要,是因為它不但涉及個體的價值與意義,也事關國家和社會的價值導向。説其爭議,古往今來人們對什麼是幸福的回答多種多樣,甚至千差萬別。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鮮明地點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我有幾點重要的感受。

一是積極的幸福觀。問題意識是做研究的第一意識,看到一個重要的論斷,首先看它針對了什麼樣的問題。目前在幸福的理解上存在著一些觀點和現象。諸如先天幸福論、佛係幸福論。幸福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個不多解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好事。幸福坐而論道不行,坐享其成不可能。幸福也不是隨遇而安。“佛係”有一段比較流行、有一定市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是哲人的話。在激烈的競爭中平和一些,在飛快的節奏中放慢一些,在緊張的情緒中舒緩一些,可以理解。但是,我們國家、我們個人都要積極向上,也不能不積極向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在爬坡、過坎。幸福美好生活的,僅僅嚮往不夠的,必須努力才能實現。對社會而言,奮鬥是推動時代前進的動力;對個人而言,奮鬥是實現自身成長的階梯。

二是科學的幸福觀。關於幸福的説法很多,但並不都是科學的。幸福從哪來?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這些回答從深處就涉及到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講“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奮鬥這個詞在中文裏面,與勞動、實踐、創造等等,是相互關聯、相互貫通的。幸福無非是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滿足。我們知道,創造物質財富靠勞動,創造精神財富靠勞動,勞動是財富的源泉。馬克思曾説過,“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説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脫離了勞動,都滅亡了,還談什麼幸福。所以説,幸福來自奮鬥,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

三是人民的幸福觀。中文中講到人民的時候,往往使用“勞動人民”這個詞,可見人民與勞動密不可分的關係。延展到幸福觀上,離開了勞動的幸福觀,就不是人民的幸福觀。一些文藝作品中,宮廷深處的勾心鬥角,江湖武林的天外飛仙,三界之外的卿卿我我,看似熱熱鬧鬧,其實並不是普通人民的真實生活。在理解幸福時,離開和否定勞動,本質上就脫離和否定人民。我們的幸福是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説,“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於勞動和創造。”勞動是最神聖、最光榮,人民最偉大、最崇高。

四是崇高的幸福觀。什麼果子最好吃?天上掉下的果子,總是比不上自己汗水澆灌的果子,果子也是含有感情的。沒有奮鬥而來的幸福,如同無根之萍、無源之水,既長久不了,也不是真正的幸福。的確,人的滿足需要的活動方式與動物的活動方式是根本不同的,動物是以直接佔有的本能方式滿足需要,自然界有什麼就消費什麼;而人則是通過勞動創造的方式。幸福是需要,但這種需要是一種高層次需要。“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奮鬥越多,幸福感越強。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人越是在艱苦條件下完成了艱苦的任務,就感覺越幸福。

五是辯證的幸福觀。奮鬥不僅是幸福的重要來源,不僅是獲取幸福的手段,奮鬥本身就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這就達成了幸福目的與手段的統一。不錯,勞動現今還是謀生的手段;但是站在更高的自覺上,勞動又是生存的第一需要。奮鬥不但可以成就事業,而且可以使人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奮鬥者,有更高層次的情感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更大價值的人生取向。我奮鬥,我幸福,奮鬥且幸福著。

六是社會的幸福觀。幸福觀是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個人的幸福與國家和社會的前途緊密相連。為社會發展作貢獻,這樣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馬克思曾説:“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最偉大的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實現這樣偉大的目標,我們就必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用汗水成就美好未來。

二、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青春為什麼要奮鬥,這要從我們黨的性質、我們民族的秉性、我們所處的時代講起。

中國共産黨是奮鬥的黨。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高中畢業論文中充滿激情地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祉而獻身的職業,那麼,我們就不會被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年輕的馬克思以激情宣言,開始了自己為人類幸福而奮鬥的青春。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國共産黨,是為實現共産主義理想而奮鬥的政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是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産黨成立近一百年來,為了實現遠大理想,走過了前人無法比擬的艱苦奮鬥歷程。不僅在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人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在新中國成立後,先進的共産黨人無不以奮鬥自勉。這有“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這有“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為蘭考百姓脫貧拼盡一生的焦裕祿;這有喊出“不救民于苦難,要共産黨人來幹啥”的谷文昌,這有以“樵夫”自勉、“背著石頭上山”、把為黨和人民工作當作最大快樂的廖俊波。正是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力奮鬥創造,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華民族是奮鬥的民族。鋪開歷史的長卷,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代代先輩不懼艱險、不懈奮鬥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人大會議上深情地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革故鼎新、自強不息,開發和建設了祖國遼闊秀麗的大好河山,開拓了波濤萬頃的遼闊海疆,開墾了物産豐富的廣袤糧田,治理了桀驁不馴的千百條大江大河,戰勝了數不清的自然災害,建設了星羅棋佈的城鎮鄉村,發展了門類齊全的産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一切,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著中國人的辛勤汗水,蘊涵著中國人的巨大犧牲。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鬥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都詮釋著奮鬥精神,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等見證著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歷史。

新時代是奮鬥的時代。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22次熱情洋溢地提到“奮鬥”二字,對新時代的奮鬥呼之而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始終為人民不懈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過去,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現在的青年正遇上這個偉大的時代,將親身經歷和參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的青春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行!

青春是奮鬥的青春。我們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蘊含著奮鬥的基因,流淌著奮鬥的血脈。人生如白駒過隙,度過朦朧的幸福童年,安享豐碩的幸福晚年,何以來形容青春時節?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春是人生最好的季節,這是最能成長的季節,是人生最能奮鬥、最需要奮鬥的季節。我們要在奮鬥中建功立業,而新時代的這個舞臺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青年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投身人民的偉大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才能無悔。”“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三、擼起袖子加油幹

要奮鬥,哪著手,從何時開始?

奮鬥從自己做起。奮鬥是個大詞,也是一個小詞。關鍵時期衝鋒陷陣是奮鬥,日常工作點點滴滴也是奮鬥,而且這是對普通人是最常見的奮鬥。如果農民不種田,工人不生産,科技人員不創新,領導幹部不為民,不做好本職工作,一切都等於零。只有我們每個人把人生的理想融入到我們的事業中,落實到本職工作上,踏踏實實,埋頭苦幹,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虎嘯山林,鷹擊長空,各司其職,成就社會。千千萬萬尋常人的力量匯聚在一起之後,才形成了不尋常的磅薄之力,才能實現“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偉業。

奮鬥從現在開始。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們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更好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對於奮鬥來説,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為早,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為晚,每時每刻都正當其時。事業要一點點推進,巔峰要一步步攀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為了那“詩和遠方”,我們需要從工作和生活的點滴開始,這不是“眼前的茍且”,而是腳踏實地。

奮鬥沒有止境。奮鬥是艱辛的、長期的、曲折的。宏偉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偉大夢想也不可能一夜成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永葆奮鬥精神,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責任編輯:王鑫)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