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解】“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重大機遇

發佈時間:2018-08-22 08:56:3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茂榮

張茂榮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自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下半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過去整整五年。在這五年裏,“一帶一路”建設由點及面,在發展中不斷前進,在合作中茁壯成長,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了重大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正值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國際大背景。國際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高企、薪資下滑,社會不滿情緒日增。部分發達國家民眾將自身的不幸境遇歸咎於經濟全球化,加上民族主義政客的蓄意引導,遂在全球形成一股抵制全球化的思潮,奉行“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在美國上臺執政,英國走上“脫歐”之路。

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美國頻頻揮舞貿易制裁大棒,從引發國際經貿關係緊張的“鋼鋁關稅”到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美國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傾向日益嚴重,國際貿易增長面臨失速,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風險。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8-2019年全球經濟仍將保持3.9%的較快增長,但按目前各國已公佈和實施的關稅措施,到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可能會比當前預測值下降0.5個百分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結果則顯示,如果全球貿易成本增加10%,世界經濟增長率將被拉低1-1.5個百分點。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創造性地以“一帶一路”承擔起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化發展的重任。與美國的“內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將國際社會重新引入共謀發展的軌道。

習近平主席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夥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這種相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氣魄和開放包容的姿態,吸引各國紛紛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逐步編織起以亞歐大陸為中心、輻射全球各大陸、連接世界各大洋的合作網路,構建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各自優勢互補、彼此互聯互通、包容開放發展的國際合作平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據統計,2013—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中國商務部2017年5月表示,未來5年中國將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口2萬億美元商品,對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額將達1500億美元。

可見,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發展明確了方向,為全球可持續均衡發展搭建了新平臺,為各國實現共同繁榮開闢了新路徑。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發表評論文章稱,“一帶一路”倡議在實施中遵循通過對話與合作實現共同增長的原則,它不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而是一項以互利共贏、構建利益和命運共同體為目的的合作倡議。印度尼西亞國家通訊社指出,“一帶一路”有助於通過互利合作擴大發展機會和共同繁榮;中國連續8年成為東盟最大貿易夥伴,且2017年雙邊貿易額首次達到5000億美元,“一帶一路”倡議在其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非洲新聞電視臺稱,中國一直致力於建設開放型經濟,如今在全球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強勁勢頭,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分享共建“一帶一路”的紅利中感受到,該倡議有助於釋放更多經濟合作潛力,推動世界經濟朝著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的成果已經充分證明了習近平主席的論斷:“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今後,中國將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的要求,持續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沿線各國謀發展,為世界經濟添動力。(責任編輯 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