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理】新發展理念,實現中國夢的基石

發佈時間:2018-08-18 08:47: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袁志彬

袁志彬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當前中國正步入新的歷史關口,處於向大國強國轉型的關鍵時期。

向外看,全球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革,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治理面臨新的挑戰,人類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結構性、深層次的矛盾與困境。

向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産能過剩比較嚴重,部分領域潛在風險顯現,一系列發展難題亟待破解。綜合國內外這些重大挑戰,提出了中國發展、世界發展、人類發展的“時代之問”。為系統回應和解決這些重大問題,我們黨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為主要內容的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的五個方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是一個邏輯嚴密的有機系統,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集中體現了當前和今後更長歷史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具體來説,就是以創新發展解決動力問題,以協調發展解決不平衡問題,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以開放發展解決內外聯動問題,以共用發展讓人民感受更多“獲得感”。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概括起來,可從中國、世界和人類發展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和理解。

新發展理念是中國解決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實現中國高品質發展,就必須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只有這樣,才能平穩渡過經濟增長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與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斷提升發展品質與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發展理念是推動新的開放合作、實現新的全球化的現實途徑。當前世界經濟仍面臨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場跌宕起伏等多重風險和挑戰,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凸顯出全球經濟治理困境。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作為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中國不僅要以自身經濟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活力,更要通過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一帶一路”為載體、以陸海聯通為特徵的“新全球化”或“中式全球化”,推動新的開放合作,為世界提供公共産品、提供發展機遇、分享發展紅利,推動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的全球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發展理念是人民邏輯超越資本邏輯、解決人類發展出路的中國智慧。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基於資本主義對人的異化而提出的實現人的解放的重要命題,現實中這一問題並未有效解決。現實情況是,因資本主導發展的邏輯帶來了世界性的貧富差距、社會分化、環境惡化等,對人的發展形成諸多制約,這也是西方的發展危機難以根除的根本原因。新發展理念超越資本邏輯及弊端,以人民作為發展主體、發展動力、發展目標,體現了發展的人民性原則。新發展理念是人民邏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提出了避免“人的異化”和實現人的解放的可行性路徑,為人類對更好發展模式和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總之,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從中國、世界和人類發展的角度,在宏觀戰略上進行深刻分析和理解,凝神聚力,真抓實幹,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基石和制度保證。(責任編輯 蔣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