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類垃圾 多數人一頭霧水
作為中國首部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作出硬性規範的政府規章,將於4月1日起實施的《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向垃圾不分類行為開出了罰單,以此推動垃圾分類,實現減量、減害和資源化。對於市民而言,最開始並不需要自行購買垃圾分類收容器,而只要把“幹”“濕”垃圾分開。 >>>>
什麼是可回收物,什麼為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包括;塑膠袋、塑膠食具、塑膠生鮮食品盒、保鮮袋(膜)、薄膜、塑膠瓶、塑膠食用油罐、塑膠日用品、有機玻璃製品、光碟磁帶、過塑膜、牙膏皮、泡沫塑膠等;有害垃圾主要有廢藥品、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廢油漆和溶劑、廢礦物油、廢化粧品、廢膠片、廢相紙、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可充式電池等。 >>>>
廣州垃圾分類指引細到牙籤
城市排放出來的普通生活垃圾分成四類,對於可回收物,由環衛服務單位分類回收後進行二次分類,交由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對於餐廚垃圾,部分通過已建成示範站和生化處理生産基地進行處理;對於有害垃圾,由各區城管部門對有害垃圾進行二次分類,委託有資質的危險廢物持證經營企業進行綜合利用或處置。 >>>>
一紙罰單能否破解垃圾困局
垃圾不分類要罰款50元?!近日出臺的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引起軒然大波。然而,“一紙罰款條例”背後卻是垃圾分類標準尚未出臺、分類試點進展擱置的尷尬。企業缺少資金,政府多頭管理,居民垃圾分類程度不足,垃圾處理能力有限,眾多問題困擾著廣州垃圾分類回收。 >>>>
配套沒跟上 分了也白分
罰款能解決垃圾分類的問題嗎?對於垃圾分類試點成效不如人意的現狀,無論是廚余垃圾分類還是垃圾分類,個人、或者某個企業單獨來做,“很難做下去,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還是要政府主導、配套”,也希望政府在垃圾分類的社會成本、公益性等方面的政策更明確,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入。 >>>>
處罰是手段不是目的
垃圾分類需要市民支援,處罰只是一個手段,如果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不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行為,可以向城管部門舉報,處罰有一套指引標準,絕不會自由裁量。政府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規定》進行修訂,在條件成熟之後考慮上升為地方性法規。 >>>>
開啟垃圾分類立法之門
在此前的有關垃圾處理方式的強烈爭議過程中,市民並非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任何垃圾焚燒,而是反對“不經垃圾分類處理的焚燒”。換言之,垃圾分類立法至少在有關垃圾處理方式問題上凝聚更多的社會共識。不論採取哪種方式處理,垃圾分類都是減量、減害、資源化的關鍵性一步。 >>>>
算賬:燒一噸垃圾政府掏260元
將餐廚垃圾和廢舊塑膠再利用作為重點發展的産業,由政府出資,組織高校和有關的研究機構進行技術攻關,將餐廚垃圾及有害物的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參照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並結合廣州市的實際情況,探索出科學有效的下游産品産業化發展的道路. >>>>
最需要的是獎勵和執行標準
政府亟需制定可執行的分類操作標準和鼓勵補貼政策。垃圾分類必須要政府出面強制推行,垃圾處理缺的就是統籌。垃圾分類作為新興行業,政府先主導,並對參與企業進行規範引導。對於企業應該給予政策支援、資金補貼、積極提倡鼓勵。對於源頭分類的公眾,政府更應宣傳、倡導、獎勵。 >>>>
■策劃:
劉金陽
■Email:liujy@china.org.cn■ 更多新聞眼請進
中國觀察
欄目
日本:垃圾分類30年漫漫長路
日本人多地少,國土面積狹小,客觀地理環境決定他們不能如其他國家一樣採用填埋垃圾的方式來處理垃圾。在日本,採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垃圾焚燒的依賴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燒廠的數量佔全球的70%,全國超過1/3的城市固體廢棄物通過焚燒處理,這導致大氣中的二惡英含量嚴重超標,成為“二惡英大國”。
為了解決這個環境難題。從垃圾的源頭著手,日本政府發起了大規模的垃圾分類和回收運動,運動也得到了國民的信任和支援。
2008年,東京的垃圾年産量相比20年前減少了一半。同時,由於實行了嚴密的分類措施,現有的垃圾焚燒廠所燃燒的垃圾已經完全剔除了塑膠等化學製品,大大降低了焚燒所造成的有毒氣體排放量。
中國:努力十年仍"原地踏步"
一袋難登大雅之堂的垃圾,攪動著城市的神經。
2000年,原建設部公佈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和桂林成為首批試點的8個城市。
10年時間,儘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認的是,垃圾分類問題一直在“原地踏步”。
垃圾,被稱為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一個保守估計的數字,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
以北京為例。北京是最早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城市之一。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區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間組織“地球村”的幫助下,開始垃圾分類。然而,10多年過去了,垃圾分類處理卻令人尷尬地一再成為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熱門話題。
處置危險廢物需要環環緊扣
危險廢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家裏的廢舊熒光燈管、廢舊電器、廢鎳鎘電池,工廠角落裏存放的廢活性炭、廢酸、廢鹼等。
建立有效的回收網路,對危險廢物污染進行防治。開展危險廢物有效回收,建立有效回收網路,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危險廢物進入環境,防治危險廢物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持續開展危險廢物規範化整治專項行動。各級環保部門應切實擔負起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危險廢物申報登記等日常監督管理,防止危險廢物安全隱患産生。
嚴肅查處危險廢物非法轉移、運輸、無證收集等違法行為,促進各環節規範管理,確保環境安全。
特 刊
"累時代"誰關注過勞人
“形象工程”秀出官場百態
中石化天價酒單刺痛誰?
"弒母利刃"捅傷的還有誰
過度醫療折射醫學之痛
住房問題影響我國全局
40歲4000萬 勵志or拜金
中國城管“重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