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是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擁有十個語種十一個文版,讀者分佈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國家外宣門戶,中國網在國家重大時政新聞的報道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歷次重大會議中,擁有現場網路直播、現場記者連線等強勢多媒體資源。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重大政治會議新媒體輿情分析的網站之一,中國網在十八大專題中將重點推出輿情分析産品《新媒體觀察》,旨在依託中國網權威平臺和專家隊伍,以十八大新媒體輿情分析為基礎,聚焦網路媒體對十八大新聞熱點的反應情況,採取主流網路媒體的數據資訊,特邀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主任趙曙光,從資訊傳播規律的角度對受眾對十八大的關注度、傳播率、熱點議題等做出解讀。
    隨著十八大拉開帷幕,網民對十八大的公眾關注度指數直線上升。網際網路為每個民眾直接、平等的獲悉資訊、展開討論提供了便捷、低門檻的渠道,將“廟堂之高”與“草根社會”的互動融合推到了新的高度。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媒體觀察

十八大是歷史上網民參與最積極、互動性最強黨代會

中國網11月9日訊 11月8日,備受世人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隨著十八大拉開帷幕,網民對十八大的公眾關注度指數直線上升。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主任趙曙光博士表示,十八大在黨的歷史上是網際網路應用程度最高、參與網民最多、互動性最強的一次黨代會。

五年來中國網民增長超3億 網路議政成趨勢

網民數量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數量以及視頻和微網志用戶的增加,為公眾隨時隨地多媒體的形式接觸十八大資訊,開展互動討論提供了普及化的渠道,創造了會場外的十八大網路空間。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公佈的數據,2007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為2.1億,手機網民數只有5040萬,當時16%的網際網路普及率比全球平均水準19.1%低3.1個百分點。而到了今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接近40%。

十七大與十八大網民數量比較

表1:十七大與十八大網民數量比較

目前,中國手機網民數量達到3.88億,超過臺式電腦上網網民數,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使用手機收看視頻的用戶已經超過1億人,在手機網民中的佔比達到27.7%,微網志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也超過40%。

網際網路為每個民眾直接、平等的獲悉資訊、展開討論提供了便捷、低門檻的渠道,為每個民眾創造了置身十八大的現場感,將“廟堂之高”與“草根社會”的互動融合推到了新的高度。

“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成為網民熱議話題

十八大既是黨的盛會,也是網民的盛會。截止到11月8日晚19時,網路媒體十八大專題頭條區的新聞跟帖數、分享微網志、轉發數、評論數反映了網民互動的熱烈。騰訊微網志“聚焦十八大”的微網志廣播共36,143,977條。

百度指數顯示11月5日以來,公眾關注度指數直線上升。中國專業社會化分享服務商bShare獨家提供的數據顯示,與十八大相關的關鍵詞新聞分享量與回流量,持續呈現成倍增長態勢。

擁有10個語種的中國外宣門戶網站中國網的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各種語言的瀏覽量和用戶數迅速攀升,其中,中文專題的瀏覽量和用戶數分別增加了253%和198%。

截止到11月8日晚19時,騰訊微網志“聚焦十八大”話題數量

表2: 騰訊微網志“聚焦十八大”話題數量 (截止到11月8日晚19時)

網路媒體

跟帖數  

分享數

參與人數

評論數

新浪

1724

12046

24523

1432

搜狐

1532

13564

22475

1246

網易

74257

5676

78655

73544

表3:網路媒體十八大專題頭條區新聞互動數據(截止到11月8日晚19時)

bShare獨家提供的數據顯示關鍵詞“十八大”的分享量

表4:bShare獨家提供數據 關鍵詞“十八大”某時段分享量大幅增長

與十八大專題瀏覽量和用戶數的上升相比,更引人關注的是網民圍繞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進行了持續深入的互動和討論,展現了網民的政治熱情和對未來中國改革發展的深切關注。報告中提到的“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收入分配”、“美麗中國”、“海洋權益”等關鍵詞成為網民互動空間的熱點。

根據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的輿情監測,“人民利益第一”、“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公開透明”、“反腐敗”、“政治體制改革”、“收入分配”、“海洋權益”、“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成為網民關注度最高的TOP10關鍵詞。

網路已成為距離十八大會場最近的窗口

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主任趙曙光博士表示,網民圍繞十八大的報告內容進行討論,直接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意見建議,網路已經成為距離十八大會場最近的窗口。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不僅是黨中央和黨代表關注的重要議題,也吸引了無數網民參加討論,十八大的會場和網路空間形成了積極的、良性的互動。

他認為,網路空間的互動和討論超出了象徵性意義,在黨代會的重要時刻,已經進入了深層次的、實質性的討論,體現了網民的理性精神和對重大議題的政治熱情,需要謹慎保護網民的政治熱情,使之成為推動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這個角度而言,毫無疑問,網路輿情雖然很大程度上成為社情民意的重要體現,但是還不等同於社情民意,需要將網路輿情放在合適的位置以正確的態度去觀察和理解,既以嚴肅的態度對待網路輿情,不簡單粗暴的視之為“鍵盤黨”的産物,也不能跟隨網路輿情的議題起舞。(完)

中國網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