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開幕,參加大會的有各地的黨組織和旅日黨組織共派出的13名代表。他們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著50多名黨員。兩位外國人馬林和尼克爾斯基也出席了大會。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來到中國的洋人,可以數以百萬計,但這些人基本上是抱著一種傲慢的姿態和蔑視華人的心理,帶著侵略和掠奪的目的而來。因此在一般中國民眾的眼中,來中國的洋人差不多都是“壞洋人”。1921年6月,卻有兩個“好洋人”踏上了中國的國土。他們幫助中國先進分子幹了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即指導和幫助中國共産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全國統一的中國共産黨組織。他們就是馬林和尼克爾斯基。
馬林是共産國際派到中國的代表,他的原名是亨克·亨德里克斯·斯內夫立特。1883年生於荷蘭鹿特丹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他對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懷有樸素的感情,在荷蘭屬殖民地印度尼西亞,他目睹殖民地壓迫殘酷性,積極參加了印尼人民反對宗主國的鬥爭和印尼共産黨的創立。1920年,他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産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他對列寧領導的俄國蘇維埃制度十分擁護。由於他在印尼開展革命運動中積累了較豐富的活動經驗,列寧和共産國際派他來中國開展革命活動。
尼克爾斯基是共産國際遠東書記處派來中國的代表。他幾乎與馬林同時到達上海。尼克爾斯基在與遠東書記處工作人員通信中化名瓦西裏和瓦西裏裏耶夫。雖然他是參加中共一大的兩位外國人之一,但他遠沒有馬林那樣的名氣,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不了解他的組織關係,查不到他的身世,也説不清他的歸宿。這個神秘人物的身世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為世人所知。尼克爾斯基生於1898年,1921年參加俄國布爾什維克,並參加共産國際機關行政工作。隨後不久,受共産國際遠東書記處委派來中國,赴上海了解中國共産黨的籌備工作,並出席了旅華朝鮮馬克思主義者在上海召開的代表大會。此外,他還受託付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的職責。
馬林來華後聯繫了尼克爾斯基,隨後與主持上海黨組織工作的李達、李漢俊會面,並建立了聯繫。通過多次約談,兩位國際代表了解到中國先進分子籌建共産黨的具體情況。據此,共産國際代表建議及早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産黨的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