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基層黨建邁上新臺階 三種模式創新黨組織設置

哪有黨員,哪就有黨組織;哪有黨的組織,哪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寧夏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推進。截至2010年底,全區黨員總數達37.55萬人,比2006年底增加4.16萬名;基層黨組織達17743個,比2006年底增加1347個。

三種模式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

近年來,我區在傳承“一村(社區)一支部”黨組織設置模式的基礎上,創新設置“功能型”“聯合型”“臨時型”黨組織,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設置“功能型”黨組織。在農村,適應農村經濟規模化、農業産業化的特點,依託龍頭企業、專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産業化、經營組織建立黨組織。在其他領域,把黨組織向建設工地、學科團體、項目組、實驗室等組織單元拓展,設立不同類型的黨支部或黨小組,增強了黨組織功能。目前,全區共建立“産業型”黨組織270個,“功能型”黨小組6111個。

設置“聯合型”黨組織。推行村居聯建、村企聯建、村村聯建、機關與村(居)聯建等多種黨建形式,以強扶弱、以城帶鄉、資源共用,促進共同發展。目前,全區共建立“聯合型”黨組織346個。

設置“臨時型”黨組織。總結推廣自治區交通廳在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工地成立臨時黨委的做法,在外來務工和外出務工流動人員中成立臨時黨組織,實現“流動有序、異地有家”,使務工人員在創業的同時,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截至2010年底,全區成立流動黨員臨時黨組織186個,覆蓋流動黨員2500多人。

三種形式創新活動方式

在優化基層黨組織的整體結構的基礎上,我區積極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使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廣泛開展“結對共建”活動。2010年,共有72個廳局單位的黨組織與銀川市的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全區各地也廣泛開展了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

構建“開放式黨建”工作模式。立足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置“開放組織”;立足黨員個性化需要,推行“開放活動”;立足黨員學習培訓需要,設立“開放課堂”;立足黨建資源高效利用需要,共用“開放資源”。初步形成了組織覆蓋面廣、共建聯動性強、活動交流度大、黨員教育面寬、資源利用率高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帶動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創先爭優。

推進基層黨內民主建設。自治區黨委制定了《黨代表學習培訓制度(試行)》等六項制度,推動黨代表任期制工作。開展基層黨組織“公推直選”試點,先後在國有企業、機關、社區中試點“公推直選”。2009年,全區413個社區黨組織換屆全面推行“公推直選”。2010年,在全區村黨組織換屆中,97.7%的村推行了“公推直選”。

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面近四成

自治區黨委專門成立社會組織工委,加強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指導。在區、市、縣(區)三級分別建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情況實名制資訊庫。各地各單位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挂靠等方式,大力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建黨”工作。截至目前,全區9566家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1457個,覆蓋率為39.7%。全區16608家社會組織,註冊登記的社會組織3449家,建立黨組織648家,覆蓋率為18.79%。各地還把一批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強、懂經營管理、熟悉黨務工作的黨員選配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組織書記,選派責任心強的黨員幹部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目前,全區各級黨組織共選派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1008名,選派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373名。 (記者 淩雁)

責任編輯: 方圓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