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七大報告,高度評價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深刻指出了科學發展觀的創立依據,科學界定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明確指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特別強調了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對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的科學界定。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無論是全面、協調,還是可持續,最後都要落到“發展”兩個字上。既謂之發展觀,第一要義就是發展。學習、掌握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必須緊緊抓住這個第一要義。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我們黨根據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來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最廣大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這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産關係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其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具體説來就是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的高度概括。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上,提出了四項基本要求,即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全黨同志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作者 張榮臣 謝英芬)

責任編輯: 方圓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