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致敬,陸軍軍醫大學![組圖]

發佈時間: 2017-07-07 10:41:4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胡紅升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王正國院士(左二)在生物激波管實驗室(20世紀80年代)。
 

1985年10月27日,中美首屆國際燒傷會議在地處西南、交通閉塞的重慶隆重召開。台下坐著美、日、英、法、西德、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59名世界頂級大腕。他們認為,在燒傷的治療和研究方面,美國是第一流的,西歐是第二流的,中國頂多是第三流的。

臺上,主持會議的是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科黎鰲教授。這一年,由他牽頭完成的《燒傷的防治研究》為學校摘得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會後,世界著名燒傷專家、美國燒傷學會主席亞歷山大教授説:“這次會議的組織是第一流的,學術交流是第一流的,中國對燒傷的治療和研究是第一流的,第三軍醫大學的燒傷治療與研究也是第一流的。”

黎鰲最終捧回美國燒傷學會最高獎——伊文斯獎,帶領西南醫院燒傷科成為“世界燒傷治療與研究的領導者”;程天民14次深入核子試驗現場,主編我國第一部《核武器損傷及防護》專著,創建“軍事預防醫學”新學科;王正國懷揣兩篇論文隻身赴瑞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終將中國的衝擊傷研究從零帶入世界三強。三每人平均榮升中國工程院院士。

誰能想到,不佔天時地利的第三軍醫大學,竟能登上國際領先地位?!靠人和,和于教職員工,和于部隊官兵。她離繁華很遠,但離部隊很近。部隊需要什麼,什麼有助於提升戰鬥力和官兵健康,三醫大人就研究什麼,力爭做到極致,故能成就軍事醫學之大,從理論到技術到裝備到人才全面開花。

——獲得七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五項為軍事醫學成果!),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原創性研究登上《自然》《柳葉刀》等國際頂尖期刊,其他成果不計其數;

——建成世界上唯一的高原軍事醫學系,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激波管實驗室,亞洲最大的低壓氧艙群,國內唯一的軌道式生物碰撞實驗室,全軍首個武器殺傷生物效應評估中心;建成燒傷、防原醫學、野戰外科學等25個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研製的系列掃雷防護裝具被聯合國指定為維和部隊掃雷行動裝備,首列衛生列車和系列裝甲救護車填補我軍大型作戰衛生裝備空白,單兵急救包等46種戰傷急救器材裝備一線部隊,高原部隊人員用氧標準等27項國家軍用標準頒布全軍施行;

——造就一支以院士領銜、高端人才積聚、中青年領軍人才為骨幹、青年“苗圃”人才為後備的高水準專家隊伍;培養的人才遍佈全軍,西藏軍區80%以上的醫生、95%以上的護士、全軍50%以上的衛生防疫專業技術人員和60%以上的檢驗科主任都從第三軍醫大學走出!

“姓軍為兵”,第三軍醫大學做得特別紮實。除了45個體系部隊、2.2萬官兵的醫療保障,西部戰區多個師以上單位領導的查體保健等常年承擔的固定任務,該校每年開展“健康軍營行”、“雪域高原行”、“萬里海疆行”、“深度心理服務”等活動,醫療隊足跡貫穿川藏、青藏、新藏全線,走遍西藏、新疆海拔3700米以上的150多個基層連隊和西沙6個邊防海島,深受官兵歡迎。

不僅如此。2013年12月,第三軍醫大學一口氣與西藏軍區總醫院、解放軍第8醫院、第22醫院、第41醫院、第75醫院和第115醫院等駐西藏青海6所部隊醫院,簽訂了為期五年的所有整體幫帶協議,規模之大,時期之長,範圍之廣,均屬全國全軍首例。

三醫大人懂得:軍事醫學成果的“市場”在部隊,“消費對象”是官兵,只有部隊滿意、官兵喜愛才“適銷對路”,學校建設發展的“利潤空間”才越來越大。

緊緊依靠部隊,服務官兵,第三軍醫大學成為當之無愧的軍事醫學人才培養搖籃、軍隊戰創傷醫學中心、國家軍事醫學盾牌骨幹力量和國家科技創新體系重要基地,有力支撐了國家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緊緊依靠部隊,服務官兵,第三軍醫大學也必將踏著世界一流軍隊的建設步伐邁向一流。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