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處的養路人 晝伏夜出的“軌道醫生” ( 1/ 22 )

支援← →鍵翻頁發佈時間: 2017-01-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鄭亮 | 責任編輯: 鄭亮

石太客專東淩井保養點位於山西省陽曲縣境內。該處為石太客專最高點,海拔1270米,冬季最低能夠達到零下20多度。東淩井工務車間現有職工50人,近百公里的高速鐵路靠他們在夜裏走著進行保養維修。

東淩井工務車間現有職工50人,近百公里的高速鐵路靠他們在夜裏一步步的走著進行保養維修。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太行山深處的養路人晝伏夜出的“軌道醫生”

    石太客運專線200941日開通運營,東起石家莊站,西至太原站,橫跨太行山脈,是我國首批開通運營的山區有砟高速鐵路。該線路有橋梁105座、隧道36座,橋隧約佔線路總長度60%,其中太行山隧道全長27.8公里。該專線自然環境複雜,線路橫跨太行山脈,海拔最低77米、最高1272米。夏季軌溫晝夜溫差就達40多度,給線路設備養護維修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石太客專最高點的保養站晝伏夜出的“軌道醫生”

東淩井保養點位於山西省陽曲縣境內,該處為海拔1270石太客專最高點,冬季最低能夠達到零下20多度。200941日石太客專的正式開通,東淩井基地也正式投入使用。東淩井工務車間現有職工50人,最大54歲,最小的25歲。近百公里的高速鐵路,僅僅靠著這50多個人來保養。工作強度之大可想而知。

繁忙的石太客運專線每到晚上11點到次日淩晨5點是沒有旅客列車的(其中上行為2340到次日340、下行為120520),而這個時間點,為了保證車輛能夠正常運作而留給鐵軌養路人檢修鐵路的天窗時間。由於點多線長、山路難行,通常工人需要提前兩個小時就從基地出發,並提前一個小時就趕到維修作業點等候,利用天窗時間進行鐵軌的檢修作業後,並在天窗點關閉前回到基地,所有的工作時間幾乎都是在深夜到淩晨。冬季線路上的溫度會到零下20多度,再厚的衣服一陣風就能吹透,而夏季40度的日夜溫差讓他們在休息與工作時仿佛身處兩個季節。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軌道醫生”全年無休,每晚都會線上路上工作,而且天氣越是惡劣,他們的工作就越繁重這些都是為了給列車提供安全優質的線橋設備,確保旅客安全舒適出行。

1985年就到鐵路工作的張海軍是石太客專開通就調到這條線路上調到東淩井後,工作時間從原來的白天變成了夜晚,施工精度也比原來要求了很多作為老鐵路人他也是感觸頗多:“咱們這裡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苦,冬天工作的時候經常是在零下20多度的環境裏,有時候流鼻涕拿手套一擦就直接結冰了。這邊的線路精度要求比較高,工作任務量比較大,這就是我們這邊的工作性質。 

默默奉獻的鐵路人

石太客專開通已經8年,如此艱苦的工作環境卻沒有人離開,當初第一批進駐客專的16名職工現在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用他們自己的話就是:“我們會一直在東淩井幹到退休”。他們的心聲也是所有東淩井基地人的心聲。在這裡工作的職工是來自石家莊、保定和陽泉等地方,大部分是異地通勤職工。平日裏十天半個月回不了家對於他們來講是常事。春運期間為了保證鐵路的正常運輸回家更變成了一種奢望,甚至春節假期還會有一半的職工堅守崗位。留守的職工吃上一頓餃子,看完春晚也就正好到了工作的天窗點,當別人闔家團圓的時候,他們依舊趴在冰冷的鐵路上進行工作。

來自山西呂梁藍縣的王彥斌是東淩井線路工區副工長,到工區不到四年已經成為了這裡的技術骨幹。他是來到工區以後結的婚,如今小孩已經9個多月了。家裏的父母孩子全靠媳婦一個人在老家照顧,媳婦經常抱怨他不顧家。直到有一次王彥斌把媳婦帶到工區讓她看到了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之後所有的抱怨都變成了對丈夫的支援。“咱們的鐵路正在高速發展,我們能奉獻一點自己的力量,雖然辛苦,但是看到每一趟高鐵從我檢修過的鐵路上平穩通過的時候,是我最大安慰。”

對於這些在工區過節已經習以為常的工人來説,每年只有極少數幾個人因為排班的原因能夠回家和家人過年,而今年老大哥張海軍成了這個幸運兒,因為他終於可以回家了。“今年算是能在家過個年了,可以和家人團圓團圓了,年初二我才回來上班。不過他回家來去就要兩天的時間,這麼算來,這個春節他能在家的時間一隻手都能數過來……

他們可能只是一群平凡的鐵路職工,但他們故事卻不平凡。當白天高鐵在鐵路上飛馳的時候,這些午夜出診的“鐵路醫生”都已經安心的進入夢鄉,而深夜“天窗”開啟的時候,他們又會在滿天的繁星下,走上鐵軌開始他們的工作……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