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軍民融合 鍛造大國"軍匠"——首屆軍民融合職業技能競賽紀實[組圖]

發佈時間: 2016-10-27 11:35: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董寧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由部隊裝備修理工廠和兵器工業集團抽組的裝備搶修分隊緊急進入搶修現場。 中國網 董寧  攝影
 
 

10月25日,早上7:30,山西太原,晉西集團廠區,急促刺耳的警報忽然打破基地的寧靜……

 總指揮迅速下達命令:“裝備搶修分隊,集合!”

 一支訓練有素的隊列迅速緊急集合起來。

總指揮:“同志們,根據指揮部命令,由部隊裝備修理工廠和兵器工業集團抽組的裝備搶修分隊已按時到達某戰區裝備維修保障基地,之前我們已進行了混合編組和任務分工,上級要求我們在5個小時之內完成裝備搶修任務。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

 “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上車!”

“跟我來!”

隨著第一小組組長一聲高喊,搶修分隊緊急奔赴維修現場。首屆軍民融合職業技能競賽現場,一場模擬實戰的戰場搶修比賽拉開帷幕。參加比賽的72名選手,是從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36個裝備修理單位和兵器工業集團12個裝備製造單位中經過嚴格考核,層層選拔而産生。這支臨時組建的搶修隊伍中,有年過半百、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有尚未畢業,滿腔熱血的中專生;還有熱愛技工行業,手法嫺熟的女青年。他們要在規定時間內,打破彼此間單位差異、不同工種、年齡差距等壁壘,形成合力,迅速完成搶修任務。

現場焊工總裁判范紹林告訴記者,為真正實現軍民融合,從實戰出發這一目標。裁判組在考題設置環節上煞費苦心,除了在個人賽中模擬戰場受損裝備準備試題,結合戰場裝備搶修的多樣性增加考試難度;還需要根據實戰搶修流程制定團隊規則,現場搶修比賽中,賽制完全打破了軍地、軍種之間的界限,採取選手個人抽籤形式,3人混編成一組,每組成員都包括來自軍地雙方和不同軍種的選手。由焊接、冷作鈑金、無損檢測三個工種組成一個維修小組。

據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機關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競賽調動軍民雙方、涵蓋四大軍種,“融合”和“聯合”是最突出的兩個關鍵詞,主要亮點在於採取軍民協同的組織方式、軍民一體的比賽形式和軍民混編的團體科目設置,這樣做能充分體現軍民融合的理念,一改過去各自組訓、各搞一套的局面,使軍地之間、軍種之間、製造單位和與修理單位之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根據現場搶修比賽規定,選手們要在五個小時內根據現場材料製作出一個不規則的規定箱體,小組三名選手需要快速討論形成製作方案和流程,配合完成製作。冷作鈑金工完成畫線、放樣、切割等工序,焊工完成焊接,無損檢測技工最後檢測焊接品質。

在如此高規格的大賽當中,來自海軍海豚隊的兩位不到二十歲的青年選手便顯得頗受矚目,一位是參賽年齡最小的“00後”選手王偉,來自海軍某工廠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躊躇滿志來到賽場。他説,因為昨天現場光線不好,焊接時候看不清,導致點焊部分完成不好,讓他非常遺憾,今天要好好發揮,賽出好成績。

 19歲的陳雅是王偉的學姐,也是班裏唯一的女學生,今天她和兩名50歲的老師傅協同作戰,不免有些忐忑,不過良好的基本功讓她一拿起焊槍就放鬆下來,最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臨時搭檔的兩位老師傅也對她刮目相看,説在她身上看到了這個年齡段少有的沉穩,也對技工行業的下一代信心滿滿。

兵器工業集團人才學院黨委書記彭心國向記者介紹,科技強國一定是製造強國,製造強國則離不開高端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在第一線解決現場問題,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前,高級技能人才的上升渠道單一,空間有限,到高級技工就遇上了“天花板”和“隔離墻”。如今,部隊和地方都在重點關注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成長。兵器工業集團從榮譽和待遇上對高級技能人才體現出足夠的重視,高級技工還可以上升至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的高級工程師,從而為技術工人修建出完整的上升渠道,提升技術工人的自我修煉積極性。工作中,這些一線技能人才從設計上就參與到我軍裝備製造中來,訓練中軍民融合,適應部隊需求,提高我軍爭鬥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6日上午,首屆軍民融合職業技能競賽落下帷幕,獲獎選手高舉代表行業最高榮譽的“金扳手”獎盃。軍民融合、從戰出發的務實態度和精益求精、悠久傳承的工匠精神鍛造出新一代的大國“軍匠”。(中國網記者 董寧/文)

1   2   3   4   5   下一頁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