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高考前毛坦廠的學生們自習後點亮孔明燈祈福高考(記者郭晨 攝)
拼力應考的學生、舍家陪讀的家長、全力以赴的老師,合力創造了毛坦廠中學的高考升學奇跡:本科達線率超過80%,超過安徽全省平均水準的兩倍。毛坦廠鎮也因此被視為應試教育的成功典範,不光來自安徽省的中考生或高考落榜生選擇這裡,甚至還有遠自新疆、海南等地的異地考生前來借讀。
“現在是毛坦廠中學最好的時期。”面對毛坦廠中學今天的影響力,在該校工作近三十年的副校長李振華頗為自豪。他認為,只要國家有考試,學校就有應試,只不過毛坦廠中學將應試做到了極致,特別是為學生的家庭教育補位,為他們行為養成、學習習慣養成、生活習慣養成打下了良好基礎,這樣使應試學習事半功倍。
“來我們這借讀、復讀的學生,很多是家長管不了、管不好的。”劉洋説,比如生活懶散,每年補習班開學都會來一批“踩鈴”學生,踩著鈴聲進教室,類似這樣的行為習慣、思想認識不好的,都必須矯正。
“我們首先要讓學生能考上至少本科,這是回應家長和社會的必答題。但成績只是表像,背後是學習的品質甚至是做人做事的品質,而這個是我們能保持高考本科80%上線率的關鍵。”張行中説,學校在抓學生課本知識學習的同時,花了很多力氣教他們做人做事,比如認真負責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專心細心的素質,這些都是替代家長補位家庭教育。“這是現在鄉村教育面對留守兒童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
毛坦廠中學的老師們認為,來毛坦廠中學就讀的不少是留守學生或者是成績不好的落榜生,他們或多或少都存在家庭教育的“空窗期”,而學校半封閉化的管理,老師亦師亦長,則彌補了這一空白,可以有效矯正學生的言行和思想,從而使應試教育的效果最大化。這是毛中成功的關鍵。
但“毛中”的相關負責人也承認,一味瞄準應試也存在局限。比如雖然每年的高考本科上線率高,但考入一流名校的尖子生卻很少。“北大好幾年沒有了,前年才出了個清華的。”劉洋説,“我們也在找出路。”
現在毛坦廠中學也開始學一些城市重點中學,將高一高二的音體美課全部開齊,校園的一些社團活動也多了起來。學校漸漸發現,緊繃的弦稍微松一松,對學生的學習不是衝擊,反而是種促進。
除了教育認識上的回歸,“毛中”的很多老師也從身處的學校發現了教育深層困惑。
“某種程度上,毛坦廠中學的應試佳績也是教育畸形發展的一種折射。”毛坦廠中學的一位老師毫不諱言,過分注重考分,拼命擠高考“獨木橋”,這樣的現實並沒有改變。“説到底,還是我們沒有太多上升通道,在現在情況下,大家只能走這個通道。”
李振華説,雖然現在高考改革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但職業教育是否讓人感知到被尊重?讓人看到“上升的希望”?職業教育出來的技能人才是不是還會被當成“末流人才”?如果這些沒有改變,那麼最終大家還會被綁到高考的“戰車”上,過度疲勞地應試,精英教育泛化的教育結構失衡仍將難以改變。
“毛坦廠不是神話,也不應妖魔化,透過這裡發現教育的困境和癥結,才是最有意義的。”李振華説。
面對毛坦廠中學的未來,幾乎每一位接受採訪的學校領導和老師都充滿危機感。在他們看來,隨著高考生源減少,復讀生源也會隨之減少。而未來新高考的過程評價,也將使補習復讀的空間越來越窄,未來毛坦廠中學還能否續寫“超級中學”的神話,將是一個問號。
高考又要來了。這是對“毛中”學生的考驗,同時也在考驗著“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