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網路媒體走轉改〕“造血”式扶貧讓貧困村民脫貧過上幸福新年[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2-06 13:29:16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李元元 李相博  |  責任編輯: 郭志華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彭達中和妻子李小會在自家翻新的房子前合影,這個春節,他們將在修茸一新的房子裏過新年。新華網 李相博 攝

    猴年新春將至,重慶市南部綦江區48歲的聾人村民彭達中,雖然聽不到聲音,無法説話,但憨實的臉上洋溢出的笑容,卻將其喜悅之情展露無遺。

    在這個春節,已經脫貧的彭達中,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還住進已翻新加固的房子。這些,都得益於重慶市目前正在推進的扶貧攻堅工作。

    綦江區地處雲貴高原結合部、大婁山脈余脈,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貧困狀況較嚴峻。經過2009-2013年的扶貧開發,綦江區仍有25個貧困村,6950戶22904名貧困人口。這在重慶市15個非重點貧困區縣中貧困面最廣、程度最深、任務最重。

    彭達中一家,便是其中一戶。

    48歲的彭達中,由於10來歲時一次生病,失去聽力,最終導致語言能力退化。由於長期患病,家有讀書的孩子,又無一技之長,缺乏固定收入,長期處於貧困階段,生活條件一直比較艱苦。家中的房子,也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遇到雨天,更顯窘困。

    如何讓包括彭達中在內的貧困人口徹底脫離貧困,成為一個亟需破解的難題。

    面對這一難題,綦江區首先對6950戶、22904名貧困人口進行了入戶摸底。扶貧不搞瞎扶貧,在2015年動態調整中,178戶不符合貧困標準的人員被清理。

    同時,綦江區將交通、水利、高山生態搬遷、農綜開發、鄉村旅遊等15個方面的政策、項目、資金進行綜合統籌調度。這樣一來,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價值最大化。其次,則是摸索出幫扶長效機制,將以往簡單粗放的“輸血”式扶貧,轉變為根治病灶的“造血”式扶貧。

    就如彭達中所在的隆盛鎮振興村,結合目前城裏人喜歡週末外出遊玩以及綦江緊鄰重慶主城區地理位置,大力推動農旅發展,引進城市資本,爭取到鎮星農業、優品農業等五家以特色農果為主的農業企業落戶。一方面可以常年解決該村勞動力200至350人。目前,彭達中僅到落戶企業打散工一項,每年便可收入一萬五千元以上。

    另一方面,落戶企業還幫扶當地17戶建卡貧困戶,向他們免費提供苗種,發展35畝精、優、特經濟果林,如五月脆桃子、安哥諾李子、瑖溪蜜柚、塔羅科血橙等。在錯開收穫季節的同時,也提前規避大量種植同一品種,豐收季節産量過剩造成價格過低的風險。在自家的地裏,彭達中便在幫扶人員彭達剛和方志洪的協助下,種了一畝青李。

    考慮到如今鄉村“土家禽”日漸受歡迎,以及彭達中屋後有小池塘的優勢,彭達剛和方志洪助其購買鴨苗兩次各40隻,進行家禽養殖嘗試。針對村民種養殖技術匱乏,自學能力較差的現狀,當地的農業技術人員以及綦江區農委的技術專家,充分利用田間學校,為村民進行專業培訓和實地指導。

    在幫助彭達中解決“生財之道”的同時,當地政府和彭達剛方志洪也努力幫其改善生活條件。在去年年末,爭取到6.5萬元的改造資金,對彭達中的危舊房進行加固翻新,讓他和家人能有一個溫暖的家。

    在解決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後,綦江區也充分考慮貧困戶的後顧之憂。不僅投入892.5萬元用於教育扶貧,惠及彭達中女兒彭雙雙在內的5720名貧困學生,保證他們不因貧輟學,家裏也不會因學返貧;而且還出資為6950戶貧困戶購買意外傷害小額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同時為貧困戶辦理扶貧救助醫療卡,享受就醫綠色通道。

    經過多方面的努力,2015年彭達中家的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8962元。在新年來臨之前,綦江區25個貧困村全部“銷號”,6950戶22904人實現“越線”。

    在取得脫貧成果的同時,當地政府也採取多項措施,鞏固脫貧戶的“造血”功能,以防止“短期脫貧又返貧”現象。

    “對彭達中的幫扶工作,還將一直持續到2017年。”,方志洪説道,同樣,對於其他脫貧戶,也將保持扶貧力度不減,隊伍不散,工作不放鬆。“扶開工再送一程”,隆盛鎮副鎮長張奇如是説道。(新華網 李元元 李相博)

1   2   3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