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春節將至著名藝術家赴北京大柵欄老街區寫春聯、送溫暖[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1-26 11:40:4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趙娜  |  責任編輯: 趙娜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6年1月24日,中國篆刻藝術院部分研究員和著名藝術家赴北京大柵欄老街區走訪老街老巷、慰問老街坊、老市民活動。駱芃芃院長向當地居民贈送春聯。

2016年1月24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聯合北京市西城區委共同舉辦了中國篆刻藝術院部分研究員和著名藝術家赴北京大柵欄老街區走訪老街老巷、慰問老街坊、老市民活動。中國篆刻藝術院組織的藝術家與西城區委組織的藝術家一起,深入大柵欄社區,了解基層群眾的生活狀況,體驗傳統的街區民俗文化,為街區居民寫春聯、貼春聯、“送溫暖”。活動的舉辦,旨在踐行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是貫徹和落實文藝創作貼近人民、貼近生活,想百姓所想,知百姓所知,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方針的具體實踐。

參加此次活動的有中國篆刻藝術院院長駱芃芃、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尹海龍、馮寶麟、洪亮,特邀藝術家劉楣洪、謝小毛,中國篆刻藝術院創作人員吳義達、曲學朋、韓昊、王盛貞、康穎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生杜延平、逯國平、李立山、祖京強、孫長銘等。西城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都偉,區委常委王旭,區文聯黨組書記汪幫宏,區文聯常務副主席楊海森,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謝靜,大柵欄街道工委書記田靜,大柵欄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志忠等各級領導也參加了本次活動。西城區委也組織了一批藝術家參加此次活動,他們是區書協代表冷萬里、趙增福等。

在活動的開場儀式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駱芃芃院長致辭,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旨以及本次活動的創新意義。她説:我們居住的北京城,養育並伴隨著我們成長,北京老街、老巷的市民就是我們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親人。我們不僅僅相親相助,還應該體驗和關注這些親人們的生活和期望。大柵欄地區的老街區曾經並且目前仍然是老北京城民俗文化的中心,是北京人文歷史發展的見證。通過走訪這些老街巷,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北京城,我們的老市民、老百姓、老街坊。這次我們帶來的春聯,發揮並體現了中國篆刻藝術院藝術家們的藝術特長,不僅揮毫寫下喜氣洋洋的新春寄語,並且還在對聯上放置一枚大吉語印,如“丙申大吉”、“金猴獻瑞”等。這些大印章為春聯的形式增添了新的光彩。

西城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都偉在儀式上講話,對中國篆刻藝術院藝術家代表團表示熱烈歡迎,並對大柵欄地區的民俗文化現狀進行了講述。

為了讓活動的設想落在實處,讓更多的基層群眾享受藝術之美,在濃烈的傳統文化氛圍裏過好節,中國篆刻藝術院除了組織藝術家現場揮毫書寫春聯外,還提前準備了200多付春聯和大印吉語分發給街區居民。

中國篆刻藝術院是目前中國第一家以篆刻藝術研究和創作為核心的院體機構,隸屬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擁有著眾多的海內外知名、享譽當下的篆刻大師和著名學者;2007年和2015年,中國篆刻藝術院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相繼設立了有史以來中國第一個篆刻藝術碩士點和博士點,目前已有六屆畢業生和多名中國篆刻藝術碩士;自成立以來,中國篆刻藝術院舉辦了許多大型的篆刻藝術展,這些展覽以超前的理念,新穎的設計開創了中國篆刻藝術展覽展示方式的新形式,引領了時代的審美取向,並在業界內外産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篆刻藝術院目前是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中國篆刻藝術”和國家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金石篆刻”的申報單位和傳承保護單位。

北京的大柵欄地區,至今保留著很多老街區、老建築,它們是北京城歷史發展的見證,承載著老北京的人文歷史,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中國篆刻藝術院和西城區委聯合舉辦的這次新形式的“雙紮根”活動,不僅僅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送入街區,而且要把基層民間有益於創作的“元素”取回來,使活動的意義和實效更加顯著。

1   2   3   4   5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