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在位於南韓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前,南韓民眾集會反對韓日“慰安婦”協議。當日,包括“慰安婦”受害者李容洙老人在內的近千名南韓民眾參加了第1212次“慰安婦”週三定期集會。與會民眾要求廢除韓日“慰安婦”協議,反對搬遷“慰安婦”少女像,敦促日本政府進行真正的謝罪並承認對“慰安婦”問題負有法律責任。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日本必須還原歷史真相”
“奶奶們要的只是對歷史真誠的反省和道歉!”“誓死反對移除少女像!”……1月6日,南韓首爾冷風蕭瑟,日本駐南韓大使館門前,抗議日軍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週三示威”舉行。“慰安婦”受害者李榮洙、首爾鐘路區廳長等首都地區32位地方負責人,以及市民團體、學生等共1500余人參加了示威遊行。
88歲的李榮洙在現場説,為了不讓孩子們再次經歷她受的痛苦,為了不將責任轉嫁給子孫們,她拖著病體,繼續爭取解決“慰安婦”問題。
1992年1月8日,時任日本首相的宮澤喜一訪韓前,恰逢週三,南韓多名“慰安婦”受害者勇敢站出來,指控日軍當年“髮指”罪行,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不變的季節,不變的地點,二十四載,近1/4世紀時光流逝,風雨無阻。這一集會創造了世界最長的單一主題示威吉尼斯紀錄。
日本政府承認戰爭罪行、查明真相、正式道歉、法律賠償、處罰戰犯、寫入歷史教科書、建立紀念碑和史料館,這七項訴求,是“慰安婦”受害者和南韓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簡稱“挺對協”)組織示威24年來不變的堅持。
2011年2月,第一座“慰安婦”少女銅像設立在日本駐南韓大使館門前;2013年7月,“慰安婦”少女銅像落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格倫代爾中央圖書館。從南韓到海外,圍巾、帽子、鮮花,少女銅像數量越來越多,呵護她們的人也越來越多,通過銅像強調正視歷史、維護和平。然而南韓目前健在的“慰安婦”受害者已越來越少,且幾乎都到了耄耋之年。南韓政府登記在冊的238名慰安婦受害者中,仍在世者僅剩下了46名。
挺對協常任代表尹美香回憶説,1992年“週三示威”最初開始時的記憶是黑白色的。“受害者們一步步‘邁出’沉重的腳步,教會了我們很多。我們之所以站在這裡,堅持至今,是因為日本政府尚未真誠承認其罪行,沒有做出正式道歉,受害者一直沒有獲得法律賠償。”
談及“週三示威”的意義,尹美香指出,這一平臺可以幫助世界各地的“慰安婦”受害者們攜手發聲。在挺對協1990年成立之初的示威,沒有受害者肯站出來,如今她們站在最前沿。更重要的是有眾多世界人民與她們站在一起。
談及這些“不變”與“變”,最根本的還在於“真誠”二字。南韓輿論認為,如果日本真誠道歉,就應該做出“法律賠償”,而不僅僅是出資10億日元作為援助基金。
“日本強制讓我變成了一個性奴隸,就應該理所當然地為此承擔責任。日本不要再撒謊了,必須還原歷史真相。”李榮洙告訴本報記者,她期盼的只是日本政府真誠的反省與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