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首屆國際養老創新發展論壇在京舉辦[組圖]

發佈時間: 2015-12-22 13:08:0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董寧  |  責任編輯: 董寧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12月19日,泰山對話——暨首屆國際養老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舉辦,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現場演講。

     12月19日,泰山對話——暨首屆國際養老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舉辦。與會專家認為,破局中國養老創新發展,還需系統性、綜合性解決,在體制機制上多做創新,推動“網際網路+”成為養老服務的新平臺。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是全球所面臨的嚴峻問題。統計數據顯示,全球60歲及以上人口約9.01億,佔世界人口12.3%,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6.5%。2015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經超過2億人,一個“未富先老”的老齡化社會正在加速到來。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在論壇上表示,中國需要適應多模式的養老體制,中國養老需要利用好“網際網路+”的現代條件。“讓‘網際網路+養老’與智慧城市、智慧社會和智慧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與跟老年人實際有關的遠端醫療保障、遠端社會服務等結合起來。”

  “目前社會對於人類老齡化説法有點過分偏向於悲觀。應該更多地看到老齡化的原因是由於社會進步和平均壽命的增長,所以更應該用‘健康長壽化’來講現在社會老齡化的問題。”蔣正華呼籲,中國要向醫療發達的國家學習開設老年病科,讓老年人看病變得更加簡單。

  中國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甄炳亮在論壇上發言指出,中國養老服務業至少需要三方面創新,一是創新養老服務業的體制機制,撬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成為養老服務業的主體;二是創新養老服務業的方式,推動“網際網路+”成為養老服務的新平臺,推動養老康復復居,推動科技産品在養老服務機構中的普遍應用;三是創新政府職能實現途徑,今後民政部門在養老服務上對民政對象“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能,應該從政府建設福利機構、自我監管、自我運營轉變為,政府為民政對象購買養老服務或者給民政對象發放養老津貼,尤其是自主選擇養老服務機構和服務。

  “對公辦養老機構應該從自建自管到公建民營、政府監管轉變。同時政府要根據老年人口分佈和需求,加強養老服務業的分級、分類佈局規劃研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甄炳亮説。

  論壇的主辦方之一,中國社會報社社長、總編輯周蔚華認為,目前國內有限的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以及彼此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的需求。醫院的養老模式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尤其健康發展的障礙,關於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將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模式將成為大勢所趨。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指出,醫養結合的實質是傳統醫療模式在老齡化的全面轉型。要實現醫養結合主要問題在於“醫”沒有轉型。醫養結合主要不是以治病為主,而是以健康管理,特別是慢性病管理,長期照護、臨終關懷為主。所以醫養結合的“醫”和醫療的“醫”有本質的區別。

  義大利前外交部副部長、聯合國KIP國際學院聯席主席FamianoCrucianelli同樣認為,積極養老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必須要給老年人創造空間,“一個社會如果他不給老人發揮餘熱的作用,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社會。但是這才是也是一個財政金融的問題。如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能夠得到發展,這對於國家財政來説,也是減輕了大量的負擔。”

  本次學術論壇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中國社會報社聯合主辦,由北京大學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承辦。據主辦方介紹,未來將大力推動建設一個跨部委、跨區域、跨行業、跨學科的高端養老資訊服務平臺,實現産學研、政金介、商貿用的互動合作,實現中國養老領域科技界、産業界、教育界、學術界及政府部門的有機融合,切實推動中國養老事業的創新發展。

1   2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