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上踢正步:揭秘閱兵式上的千人軍樂團 ( 1/ 8 )

支援← →鍵翻頁發佈時間: 2015-09-0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若夢 | 責任編輯: 張若夢

“我們始終是從頭受閱到尾,而且我認為我們解放軍軍樂團是在五線譜上踢正步。”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副團長兼總指揮張海峰説。

9月3日,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在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上演奏。 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

32年的軍樂沉澱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剛穿上軍裝3個月的張海峰站在解放軍軍樂團的第三排,參與閱兵活動的音樂演奏。親眼目睹時任國家主席的鄧小平乘坐檢閱車緩緩駛過金水橋,張海峰頓時熱淚盈眶。

  一個不滿16歲的中學生,從來沒參加過這麼大的典禮,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國家的最高元首。“當時演奏國歌的時候,一個音也沒吹出來,因為一直在流淚。”張海峰回憶到。

  到今天,這位當年淚流滿面的小夥子已經參加過五次閱兵。在9月3日的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上,張海峰擔任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副團長兼總指揮。

  軍齡32年,從一個演奏者、指揮、團領導,到總指揮和副團長,沒有了第一次參與閱兵演奏時的激動,取而代之的是冷靜的分析和總結。張海峰將自己對“軍樂”的理解概括為具備“軍樂精神”,本質是鼓舞全軍的士氣。

  音樂是一種沒有障礙的語言,軍樂從某種程度上説,政治意義大於藝術意義。“以吹號為例,同樣是吹號,和管樂藝術相比,演奏‘軍樂’時吹號更應該吹出‘軍樂精神’。就像儀仗隊代表了國家形象、軍隊形象,解放軍軍樂團代表了國家的聲音。例如,外國國家元首訪問時,不可能聽到全民族的藝術展示,不可能聽到民樂、合唱、交響樂,因為他(她)沒時間。進行國事訪問時,一定能聽到的是我們軍樂團的聲音。”

  “不柔情似水,我就要求‘短、響、加重音’。找準了‘軍樂’的本質,我們的軍樂團會特別鏗鏘有力,一定會非常有力量,非常Power。”張海峰説。

   上一頁   3   4   5   6   7   8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