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斬斷盜墓者的黑手 追回1168件文物[組圖]

發佈時間: 2015-05-27 07:35:04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楊佳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追回的文物——紅山文化玉豬龍(4月10日攝)。

2015年上半年,在公安部指揮協調下,經文物保護部門全力協作,以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為主組成的專案組艱苦偵辦,歷時9個月,終於偵破這起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75人,摧毀盜墓、倒賣文物犯罪團夥10個,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新華網瀋陽5月26日電(記者王振宏、鄒偉、張逸飛、趙洪南)至今唯一完好無損出土的紅山時期彩陶雙係罐、紅山時期代表圖騰玉豬龍、展現五千多年前人類高超打孔技術的勾雲形玉佩、流光溢彩的遼代三彩釉子母獅形硯滴、雕工精密的元代牡丹龍紋金釵……一件件國寶級文物,靜靜地躺在展示櫃裏。

“如果不是專案的告破,這些珍貴的文物很可能已經流落民間,甚至流失到海外。”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遼寧管理處處長張桂蓮説,“這次追回的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都有,很多文物是首次發現,填補了多項考古空白。”

今年上半年,在公安部指揮協調下,經文物保護部門全力協作,以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為主組成的專案組艱苦偵辦,歷時9個月,終於偵破這起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75人,摧毀盜墓、倒賣文物犯罪團夥10個,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循線追蹤,龐大犯罪網路浮出水面

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據考古學家介紹,紅山文化距今已五千多年,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玉器使用和喪葬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已發現一大批造型別致、精工雕刻的玉器,包括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出土文物引發的轟動效應,也吸引了一批不法之徒的貪婪目光。

2014年開始,牛河梁來了不少外人。有的詢問農産品價格,有的自稱是收藏家和學者,有的則成天泡在村裏賭博……這些人身份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特點:有意無意間,都在打聽有沒有“片子”。

所謂“片子”,就是指農民耕地時挖出來的破碎陶片。

同時,在牛河梁遺址保護區週邊區域出現了探挖痕跡。不久,保護區內的6號、12號遺址地點也發現幾個探坑。此外,建平縣的遼代古墓葬被盜掘……越來越瘋狂的盜掘,使得眾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積石冢群文物本體和原歷史風貌遭到嚴重損毀,對紅山文化遺址破壞極大。

“這些探坑的出現絕非偶然,背後可能有重大案情!”發現情況的朝陽市公安局組成專案組,開始偵查。

經過近一個月調查走訪,專案組發現了一個活動於朝陽及周邊省市的盜掘古墓團夥的蹤跡。偵查顯示:這個團夥分工明確,有的團夥成員使用專業工具和專用通訊設備進行踩點、盜掘,有的則遊走于地下文物市場兜售文物,與其他團夥彼此勾連。抓還是不抓?一個兩難的問題擺在了專案組面前:如果立即抓捕,難免會打草驚蛇,讓其他犯罪嫌疑人逍遙法外;如果不抓,盜墓團夥隨時都可能繼續作案,並倒賣手中的文物,國寶面臨流失的危險。

經過反覆研判,專案組決定“放長線釣大魚”,對這個團夥進行了嚴密布控。從仲夏走到深秋,從深秋查到初冬,專案組將以姚某某、馮某等為首的多個盜掘團夥、80余名涉案人員逐一納入視線,掌握了他們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和古墓葬、倒賣文物的作案網路及相關證據。

公安部高度重視,將此案件立為部督案件。經過進一步縝密偵查,一個龐大的作案網路輪廓更加清晰——10個團夥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繫,活動呈專業化、鏈條化,盜墓、轉運、收藏、倒賣一條龍,涉及7省份10多個地市。

1   2   3   4   5   下一頁  


 
標題圖片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