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臨夏盆地發現已知最大麂類化石 距今800萬年[圖]

發佈時間: 2015-01-29 09:28:02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劉歡  |  責任編輯: 董寧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顱長約為小麂(音jǐ)的1倍,鹿角柄長且粗壯,主枝向後向內彎曲……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該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侯素寬博士在甘肅省臨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層中發現了一個真角鹿新種——大真角鹿。這是目前已知個體最大的麂類動物,其年齡距今約800萬年前。

真角鹿最初由斯特林根據發現于德國斯坦海姆地點的鹿化石所命名。在中國也曾報道過真角鹿的一些化石,但均為一些脫落的鹿角及牙齒,大多不完整,且沒有與鹿角相連的頭骨發現。

此次發現的這種大型麂類的角在臨夏盆地也很少見,幸運的是,最近在盆地內的野外調查中發現的一對角的角柄基部雖然受損,但仍然保留著清楚的斷茬接面,可以與同一地點發現的頭骨上的斷茬接面相吻合,使角的長度及其與頭骨的位置關係得以真實地保留。

在有角鹿類化石,特別是早期鹿類化石的研究歷史中,最令古生物學家煩惱的就是頭骨與角的分離。鹿類在開始演化出角的初始階段,其角的結構和形態,例如角環的有無、角柄的長短和斷面的形態、角在頭骨上的著生位置及方向等,在不同的演化支系中變化很大。早期單純根據角所建立的許多鹿類的屬、種都有複雜多變的分類歷史,而這類問題的最終解決大多要靠帶角頭骨的發現而完成。(記者劉歡)

 
2014年終策劃——中國故事·我的2014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