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首屆全國敬老文化論壇達成共識 凝識聚力共推敬老文化發展[組圖]

發佈時間: 2014-11-19 19:08:2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佳  |  責任編輯: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11月19日,由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首屆全國敬老文化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11月19日,由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首屆全國敬老文化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11月19日,由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首屆全國敬老文化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論壇的主題是“傳承中華美德,創新敬老文化”。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鄔滄萍,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全國老齡辦副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玉韶,湖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肖波、山東省曲阜市委副書記趙永和、山東省滕州市老齡辦主任陳長龍等發表演講。

鄔滄萍在演講中指出,敬老文化是社會風尚的總和,其有重要的思想來源和理論依據,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並賦予新的時代精神,需要繼承“孝親敬老”的傳統家庭美德和感恩思想,自覺將其昇華為“尊老敬老”的社會公德並落實到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上;還需要繼承我國“尊老敬賢”、“尊師重教”、“尊師重道”等傳統美德,把老年人看成是社會發展的奠基者、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還必須繼承中國傳統的仁愛美德和大同思想,把關愛老人從道德層面提高到法律上並做出制度安排。

李寶庫發表演講時説,孝是人倫道德的基石,孝是中華傳統美德,是德之根本,中華孝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義,應當通過宣傳、教育、行政、司法等手段,引導人們多做善事。

針對敬老文化與家庭養老,吳玉韶在演講中稱,從孔子創立儒學開始,到秦漢之際的《孝經》成書,再到漢魏隋唐時期的“以孝治天下”,我國敬老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影響中國幾千年。敬老文化是家庭養老的道德和文化基石。家庭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是不爭的事實,強化政府養老責任、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是大勢所趨,但必須擺正兩者的關係:家庭養老是基礎,是根本,社會化養老是補充,社會化養老不可能取代家庭養老。家庭是養老的第一居所,家庭養老服務是最重要的養老服務,特別是家庭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親情關愛等是其他養老方式難以替代的。應當制定發展型家庭養老支援政策,通過政策的剛性促進,強化家庭的養老服務功能,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解決養老問題的戰略舉措。

肖波在演講中表示,敬老文化在當下必須進行創造性改造轉化,必須以時代精神對其固本與開新,才能釋放“正能量”。一是實現“義務對稱”,體現平等性。二是合乎情理,體現自覺性。三是兼顧養心養身,體現情感性。四是互助互利共用,體現時代性。

在介紹曲阜努力打造“東方聖城•首善之區”的經驗時,趙永和在演講中稱,曲阜創新提出了建設“彬彬有禮道德城市”目標,制定了孝德建設的中長期規劃,頒布了《曲阜市民孝德公約》,通過社會輿論和黨政幹部孝老行為預警問責制度等保障孝親敬老具有剛性約束。

陳長龍在演講中認為,農村敬老還沒有完全超越物質養老的階段,經濟問題成為影響代際關係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保障和服務是解決老年人後顧之憂、減輕子女負擔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代際和諧的必要條件。

上午的主論壇由全國老齡辦宣傳部主任刁海峰主持。當日下午,還同時舉辦了四場分論壇,主題分別為“敬老文化的時代發展”、“敬老文化與社會保障”、“敬老文化與社會管理”和“敬老文化與傳統文化傳承”。

關於“家”文化與老齡人口的精神贍養問題,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滿昌朋在分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説,以家庭為核心的親屬關係在老年人的精神贍養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縱觀中國家庭發展史,中國的家庭內部關係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通過深入的定性訪談與文獻研究理清家庭內部關係的發展脈絡後,會發現以家庭關係為主的親屬關係具有了個體化特徵,習慣了傳統“家”文化的老年人在親屬關係個體化變遷中失去了傳統的權威,他們的精神贍養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這就使得老年人的精神贍養既需要以尊老、敬老為目標的穩定的外部環境,又需要能夠發揚和保持老年人主體性和主動性的精神贍養模式。

在分論壇上,來自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老年大學的黃克歧表示,如果敬老只是停留在家庭倫理的層面,那只具血親傳承的人類學意義,只有在廣闊的社會層面,以這種倫理規範作為社會崇尚的目標時,敬老才具有文化的品格,才可稱之為時代的文明。我們在對敬老這種道德品性作文化研究的時候,首先就要讓敬老這種由家庭倫理上升為社會文化的現象進入文化哲學的視域,通過文化哲學的歷史分析,厘清各種糾纏在一起的概念,理解敬老文化的本質是對人的生命關懷。

針對敬老文化與“精神養老”,武漢大學社會學系陳昫在分論壇上稱,精神養老是對敬老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體現了敬老文化的內在本質要求。精神養老既包括老人從家庭、社區、社會等層面所獲取的尊重、交流與溝通等方面的精神支援與服務,同時還包括老人自身對精神愉悅、社會參與、自我價值實現等精神層面的訴求。它是文化模式、養老模式、行為方式和關係模式的綜合統一體,是敬老文化在社會日常生活中的投射。提倡精神養老,有助於重塑“敬老為本”的養老支援體系;有助於提高社會對敬老文化的認同度;同時也是拓展老年學研究視角的必然要求。

本次論壇共徵集了500余篇相關領域論文,論壇對其中120篇優秀論文予以表彰,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各省市老齡辦、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媒體的代表300多人蒞會,就我國敬老文化的歷史源流、敬老文化的地位作用、敬老文化的機遇挑戰、敬老文化的創新發展等議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研討。

本次論壇由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承辦、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贊助,中國老年報社、華齡出版社、《中國老年》雜誌社、全國老齡辦資訊中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老年學會、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中國老齡産業協會、北京中科得福老齡産業有限公司、《中國社會工作老齡》雜誌社、湖北工程學院等單位聯合協辦。

1   2   3   4   5   下一頁  


跳轉到

 

/ 8
 
 
標題圖片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