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守護人民的防疫衛士 ——記解放軍第302醫院[組圖]

發佈時間: 2014-07-30 16:30: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琳  |  責任編輯: 張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肝膽外科二中心醫護人員為剛出生10個月的活體肝移植患兒慶祝周歲生日

當祖國召喚的時候,我們挺身而出

軍人生來為打仗、打勝仗。從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到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從抗擊“非典”到抗擊“甲流”……302醫院以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敢於擔當的戰鬥精神,為使命而戰、為民族而戰、為國家而戰!

讓時間回到2003年3月5日下午4點:北京市首批輸入性“非典”患者入住302醫院,該院率先打響首都抗擊“非典”的第一槍。在病原不明、準備不足、尚無收治經驗又缺少藥品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該院醫護人員與“非典”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遭遇戰”。他們身著單薄的白大褂,帶著一次性口罩,為重症患者做心臟體外按摩。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後,排出的氣體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粒,這種瀰漫的氣溶膠粒毒性更大,致病性更強。但作為北京地區抗擊非典主戰場,該院收治了北京市第一批輸入性病例在內的155名非典患者,並派出精幹專家積極承擔小湯山醫院的改建和醫療指導工作,一批批醫務人員前仆後繼,堅守一線。

當時74歲、身患癌症的姜素椿教授闖進院領導辦公室,懇切地説:“讓我去吧!雖然退休了,但和傳染病打了一輩子交道,我有經驗。”在搶救北京第一例輸入性“非典”患者的戰鬥中,他不幸被病毒感染,在生命垂危之際,他寫下遺囑,請求在自己身上注射“非典”康復患者的血清,他説:“就用我這把老骨頭做試驗吧!”就這樣,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抗擊“非典”疫情探索出了一條有效途徑,成為人民耳熟能詳的抗擊“非典”英雄。

“非典”過後,該院組成立了全軍唯一野戰傳染病醫療所,經常將隊員拉到陌生地域進行實戰演練,進一步提高了傳染病防治能力。

按照“平戰結合、軍民共用”原則,建起相當於一個現代化的“小湯山醫院”綜合防治平臺,能展開600張床位,可以滿足突發重大傳染病救治需要。該平臺平時用於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戰時或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能夠立即全部封閉,轉換功能,獨立運轉,收治患者,第一時間控制疫情蔓延,挽救患者生命。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該院7支醫療防治隊緊急奔赴災區,他們不僅每天都面臨著余震的威脅,還要遭受細菌、病毒的侵襲,就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對8萬救災官兵實施醫療保障,確保了“大災之後無大疫”。

還記得那年抗擊“甲流”的故事嗎?該院作為軍隊甲流收治、醫學觀察定點單位和北京市指定的甲流篩查、確診單位,先後收治甲流病人458例,治愈率100%,實現了“工作人員零感染、來院病人零漏診、確診病人零死亡、疑似病人早診斷”的目標,該院收容數為軍隊醫院之最,篩查人次之多、檢測準確率之高、報告結果之快為北京市網路醫院之最。

經過一次次戰鬥的洗禮,這支防疫尖兵將刀鋒砥礪得更加鋒利。他們走出國門,讓友誼之花綻放在世界人民心中。

海地首都太子港發生7.3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該院專家聶為民、張昕跟隨醫療防疫救護隊奔赴災區,他們連續作戰,爭分奪秒地為海地受災民眾提供醫療防疫服務。短短15天,先後救治患者近千名,充分展示了中國醫務工作者的醫療救治水準和救死扶傷精神。

那一年,巴基斯坦洪水氾濫,災情越發嚴峻。該院專家李琳、張偉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救援隊”奔赴災區,他們克服災區高溫、骯髒的生活環境,認真執行傷病救治、衛生防疫任務,協助當地醫療機構恢復功能。有一天,國際糧食計劃署的飛機意外墜落,機組人員被緊急送往醫療隊,得知機組成員是俄羅斯國籍時,李琳作為醫療隊唯一懂俄語的醫務人員,充分進行語言溝通,成功與其他隊員對兩名俄羅斯籍傷員進行了救治。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一幕幕壯觀場景聚焦一個共同主題--“能打仗、打勝仗”,他們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王錦秋 李保軍 洪建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轉到

 

/ 守護人民的防疫衛士 ——記解放軍第302醫院[組圖]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