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非遺】古樸神秘的婺源儺舞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5-04-1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胡敦煌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江西省婺源儺舞俗稱'鬼舞'或'舞鬼',歷史悠久,節目眾多,風格獨特,是中國古代舞蹈藝術史研究的'活化石',深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注目。中國網圖片庫 胡敦煌/攝

江西省婺源儺舞俗稱"鬼舞"或"舞鬼",歷史悠久,節目眾多,風格獨特,是中國古代舞蹈藝術史研究的"活化石",深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注目。中國網圖片庫 胡敦煌/攝

婺源儺舞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初葉就有婺源儺舞外出表演的記載。婺源儺舞節目原有一百多個、儺面兩百多個。由於社會歷史等原因的影響,現存婺源縣秋口鎮長徑村"驅儺神班"有演員19人,面具三十余個,其中有4個原始木雕面具,可演節目24個。

婺源儺舞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動作十分豐富,模擬女性的舞步"妮行步",《開天闢地》中的"辟斧"、"拗斧"、"磨斧",《丞相操兵》中的"上、中、下十字架"、"操兵步"、"拍手一照"、"拍腿過河"、"耍羽毛"、"舞花"、"輪棍",《太陽射月》中的"摸胡點"、"單摸胡"、"雙摸胡"等都別具一格,保留著古樸、粗獷、簡練、誇張、形象、傳神的獨特風貌。這些動作多順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具有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的特色。婺源儺舞是一種古典舞蹈與彩繪木雕的相結合的藝術。婺源儺面具以木頭雕做,工藝精緻,手法誇張,神氣活現,其忠奸優劣、老少妍陋無不神似。舊時鄉民把儺面具奉為"神靈",開櫥和封存儺面具還有一套尊祀的儀式。

婺源舞鬼受外界影響極少,在表演藝術上仍保留著古樸、粗獷、簡練、誇張、形象、傳神的獨特風格。音樂伴奏均以舞止曲終的原則,由打擊樂、曲牌和唱腔三個部分組成,有專用的鑼鼓譜和曲牌。

婺源儺舞以古樸的舞蹈風格和眾多的表演節目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引得人們加以珍視。文革後,婺源其他鄉村的儺舞基本失落,長徑村的儺舞老藝人擔負起了儺舞傳人的責任。現在儺班有19人,大多是50歲到60歲的人。村子的年輕人大多在外務工賺錢,基本不願意去學,嫌靠儺舞溫飽得不到保障。

如今,長徑村仍然保留著農曆正月初二日請儺神、跳儺舞的傳統,寄託了村民盼望其新年五穀豐登、人丁興旺的美好願望。

2006年5月20日,婺源儺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婺源縣,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徽州六縣之一,東鄰浙江衢州市,西毗景德鎮市,北枕安徽黃山和歙縣,南接三清山,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