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飯是苗族侗族人民的主食之一,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為男女老幼喜愛之食品,人們認為吃粘米飯不頂餓,味淡,不及糯米飯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著吃極為方便。中國網圖片庫 尹忠攝影
湘黔邊境的貴州黔東南自治州和湖南的大湘西地處貴州高原東部向湘西丘陵和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全境皆山,境內山多田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雨熱同季,是“豐收型”的農業氣候。這裡生活著數百萬勤勞的苗族、侗族和漢族人民。
這裡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土著先民已學會造田種稻,大米為生活中的主糧。很多山區的梯田遍種糯稻。糯稻和糯禾適應性廣,既能在平壩低海拔種植,也能在冷陰爛銹田和高海拔地區種植,且生長良好。糯米粘性強,米質優,營養高,味道好,耐饑餓,當地人民群眾逢年過節尤喜用糯米打粑粑,做甜酒,用糯稻草打草鞋、搓繩索、編掃帚。民間副食品需用糯稻量大,因而農村歷來都喜歡種植糯稻。
明《黎平府志》記載“香稻俗名秈禾,味極香美”。清代,許纘曾在《滇黔紀程摘抄》中記有黔東南“清平、偏橋、鎮遠一帶,居民稠密。其地産香稻,園而實大”。糯米飯是苗族侗族人民的主食之一,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為男女老幼喜愛之食品,人們認為吃粘米飯不頂餓,味淡,不及糯米飯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著吃極為方便。凡逢走親訪友的禮品,各種節日的主食,多為糯米做成的各種食品。有甑蒸絢白的糯米飯,染成五顏六色的花糯米飯,枕頭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釀酒、長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飯儲之隨身帶去食用。在新媳婦初見翁姑,女婿拜見岳丈時,糯米製作的上述禮品是必備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