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開放務實親民——記者眼中的湖南新“班長”杜家毫

發佈時間: 2016-09-02 01:19:1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近幾日,中國政壇最令人矚目的大事件是六大省區書記同時易人,其中中部省份湖南,原省委書記徐守盛交棒,由已執掌湖南省府三年的杜家毫繼任,湖南省正副“班長”完成了順利交接。

杜家毫從政履歷由沿海發達地區的上海,到中國重工業基地的黑龍江,再赴中部省份湖南,行政經驗之豐富、眼界之開闊自不必説,其在湖南省長任上表現出的開放、務實之風,尤其讓媒體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杜家毫,是在去年3月5日全國兩會期間的湖南團“開放日”上,杜家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講了一個故事。

他説,這年大年初二,他獨自一個人到湘江邊察看水質,看到很多人在江邊釣魚,他問釣魚人:“湘江能釣上魚來嗎?”釣魚人給了他一個白眼,説他問題問得太傻!“如果釣不到魚,我坐在這裡幹嘛?”

杜家毫笑言,儘管當時被人鄙視,但看到湘江水質變好了,水清魚暢,他非常開心。

杜家毫的小故事引來滿堂笑聲,他開放、務實的風範,讓在場媒體記者如沐春風。

身為一省之長,為何會在春節期間暗訪湘江水質呢?其來有自。

經過數年的保護治理,湘江的水變清了,魚更多了。

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湘江重金屬污染也是湖南人的心頭之痛。履新湖南之後,杜家毫主抓的第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湘江的保護與治理。2013年8月,湖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實施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以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恢復大生態、提升大協作為總體思路,計劃用九年時間堵住污染源頭,努力使湖南人民在改革發展中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除了微服實地了解湘江水質,為了呼籲湘江保護與治理,杜家毫親自撰寫了三篇文章,最新的一篇《讓一江清水更好地造福湖南人民》於今年6月24日刊載在《湖南日報》上。

他在文中説,湘江的污染不是一日造成的,同樣對她的保護與治理也是一場持久戰,不能寄希望於一日之力、一時之功,需要幾代人、幾屆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

但他又有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要“久久為功,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措施,一個一個難題破解,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推進,努力實現一江清水的目標。”

去年6月初,湖南赴香港舉辦“港洽周”,期間杜家毫出席了“香港新市鎮規劃建設經驗座談會”,筆者也有幸參與採訪。

作為曾經的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書記,杜家毫對現代城市規劃與運營並不陌生,反而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及獨到的心得體會。但在座談會上,杜家毫與香港城市規劃專家以及特區官員的交流時,表現出的都是謙虛請教的學習態度。

杜家毫在講話中表示,湖南應更好地學習和借鑒香港建設新市鎮的經驗。不管打造什麼樣的新市鎮,都應該把規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在規劃中,又應該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長沙磁浮快線今年5月建成試運營。

他還總結道,“香港在規劃時是先考慮這個地方要容納多少人。確定多少人之後,再規劃多少地,再規劃多少配套面積。內地在規劃時,雖然也會考慮人,但首先考慮的是幹50平方公里還是幹100平方公里。”

一席話讓雙方在場的嘉賓都會心一笑,但杜家毫對內地城市規劃中存在的貪大求全、管理粗放問題直言不諱的批評,發人深思。

在城市規劃管理中,注重以人為本,這是杜家毫一以貫之的理念。

杜家毫喜歡單獨騎車外出上街考察民情,他曾表示自己“到哪工作都會買一輛自行車,在長沙也買了一輛”。

在今年5月的湖南省城市工作會議上,杜家毫脫稿講了騎車親身經歷的故事。他説,他在長沙的道路上騎車,一會要騎上人行道,一會路斷了要扛著車子過天橋,“一會被交警攔住,他也不知道我是省長,還教訓了我幾句。我轉彎做個手勢,提醒後面機動車注意,計程車師傅還把我攔住,搖下車窗,説你擺什麼譜啊?又把我罵兩句。你説這自行車還能騎嗎?這説明我們的公共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知道當時現場長沙城市管理的官員聽了杜家毫的故事是何種心情,估計只能是如芒在背,如坐針氈吧。

有一段時間,人們對高級官員的親民秀頗有微詞。但杜家毫所講的故事讓每位生活在長沙的市民都心有慼慼,沒有親身體驗肯定講不出來。

沒有下屬隨扈,沒有媒體聚焦,一省之長騎著自行車在長沙的大街小巷穿行,到湘江之畔體察民情,如果這也算作秀的話,那筆者倒是希望這樣的“秀”更多一些。

筆者觀察到,杜家毫經常採用親自撰文的方式,説問題,提要求,講道理,通過媒體的傳播,把政策解釋清楚,把省府工作擺在明處。

有媒體統計,在湘3年間,杜家毫共撰寫文章十多篇。這十多篇文章中,有2篇文章在朋友圈廣泛傳播圈粉,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篇是《寫在長沙磁浮列車開通試運作之時》,刊發于2015年12月,當時國內第一條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快線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即將通車試運作。

在本文中,杜家毫回憶了他在上海工作期間與磁浮技術結下的不解之源,同時,也表達了對中國自主技術的信心——株洲電力機車廠“告訴我在這1.6公里長的試驗線上,列車已經試行了近2萬公里。”他認為,“再先進的技術如果始終走不出實驗室,其對社會的價值就難以體現。”本著這樣的願景,在他主持下,湖南省府大力推動長沙磁浮快線的建設。

法國當地時間8月27日下午,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正式開館。

另一篇題為《一次意外的“收穫”》,在建黨95週年之際發表,講述了法國紅色小鎮蒙達爾紀與湖南“血脈相連”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蒙達爾紀小城熱情接納了數百名前來勤工儉學的中國青年。不僅有蔡和森、向警予、陳延年、王若飛等革命先烈,還有周恩來、鄧小平、陳毅、李富春、聶榮臻、蔡暢、何長工等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

在文中,杜家毫指出,湖南購買法雷蒙特列街15號公寓設立“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很有意義。一方面,可以讓法國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産黨人不屈不撓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的歷程。另一方面,還可以把蒙達爾紀與湖南省華天集團在巴黎購置的“中國城”聯繫起來發展旅遊,讓中國遊客既可以到法國觀光,又能參觀革命遺跡。

杜家毫大學時學的是中文專業,寫文章理當駕輕就熟,文采飛揚。但筆者注意到,杜家毫發表的一系列文章裏,見不到華麗的辭藻,他都是用非常平實樸素的語言,講述著不平凡的故事。筆者以為,這裡杜家毫明白,他的這些文章都是寫給廣大普通老百姓看的。

習總在《之江新語》裏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文風體現作風。杜家毫的文風與他的為官之風一樣,樸實並且務實,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講每個老百姓關心的事,説中國人共通的理。

而今,長沙磁浮快線正式載客試運營已有3個多月,截至8月20日,總客流量超過了65萬人次,日均客流量7000多人次,最大日客流量接近1萬。

長沙磁浮快線標誌著繼德國、日本、南韓後,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掌握磁浮技術的國家,已經成為中國“智”造的閃亮名片。

8月28日,“感知中國——湖南文化走進法國”系列活動在法國隆重舉行。而巴黎當地時間8月27日下午13時,法國蒙達爾紀雷蒙特列街15號,“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正式開館,因為這座紅色紀念館的存在,湖南與法國之間聯繫更加緊密,湖南在海外也多了一扇展示紅色底蘊的窗口。

關係百姓福祉的重大民生民情,坐在辦公室聽彙報終是隔靴搔癢,不得要領。杜家毫的解決辦法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而對政府的重大決策,他通過撰寫文章,把道理反覆説清楚,道明白,不讓老百姓心裏一本糊塗賬。

而在筆者眼中,不忘初心,開放務實,這就是湖南“新班長”杜家毫的做人之道,為官之本。(作者/大公網 姚進)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