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9日訊(記者佟靜)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水準、衛生保健水準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國新辦于6月30日發佈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組織召開該報告解讀會,會上,專家呼籲為營養立法,關注貧困地區兒童以及老人的營養狀況。此外,專家指出,我國居民烹飪用油呈現上升趨勢,微量營養素攝入量偏低,城市碳水化合物更能比下降,而脂肪供能比上升。
蔬果攝入量下降 微量元素缺乏依舊存在
《報告》顯示, 與2002年相比,居民糧穀類食物攝入量保持穩定,蔬菜、水果攝入量略有下降,均低於推薦量。豆類和奶類消費量略有下降,遠低於推薦量。脂肪攝入量增加,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為32.9%,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25-30%的合理膳食上限。鈣、維生素A、維生素D等部分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我國居民平均每天烹調用鹽為10.5克,較2002年下降1.5克,但仍遠高於膳食指南推薦的6克標準。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指出,我國居民微量元素缺乏依然存在。在中國居民的飲食結構中,維生素A不是來自動物性的食物,而是以來自於蔬菜的為主,而蔬菜攝入量略有下降,低於推薦量。此外,B族維生素也有下降的趨勢。如維生素B1主要來自穀類食物,越是粗雜糧,含量越高。但目前人們糧食越吃越精細,同時動物性食物攝入少,會導致重現維生素B1缺乏的現象,引發腳氣病。楊曉光呼籲大家關注維生素和鈣的攝入。
楊曉光研究員指出,通過合理的膳食可以改善我國居民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的情況,但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新的中國膳食指南的推廣,營養知識的普及,可以用營養影響消費,用消費指導生産,逐步達到營養改善的目標。
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農村增長幅度高於城市
《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男性高於女性,城市男女均高於農村。與2002年相比,成年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都明顯上升,比10年前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加了5.1和4.3個百分點,農村增長幅度高於城市。2010年-2012年,我國18歲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城市大於農村,較2002年男、女性體重增長3.5kg和2.9kg。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趙文華強調,營養對人生長、發育、疾病治療與康復、維護健康和功能、壽命有長期和終身的影響。她呼籲,改善國民營養任重道遠,需要個人、家庭、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