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黃益平出席了由東北亞貴金屬交易所(簡稱東交所)主辦的“中國交易市場第二屆高峰論壇暨東交所移動互聯戰略發佈會”。會上,黃益平就中國經濟減速與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表主題演講。
黃益平首先對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的深層原因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正受到短期週期性因素、中期産業競爭力因素及長期結構調整因素多重影響。
短期週期性因素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我國過去三十幾年的出口增長速度平均在25%左右,而最近一段時間平均的增長速度則是5%左右。黃益平認為,如果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有回升,我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可能會加快,但是很難再回到過去平均20%到30%的增長速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去中國是小國經濟,而現在是大國經濟。
長期結構性因素有兩個直觀表現,一方面是後發優勢,即經濟發展水準越高,經濟增長速度下降越快。另一個方面是勞動力市場變化,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勞動力每年下降500萬。長期結構因素的不利,使得中國經濟減速很難逆轉。
中期産業競爭力下降是夾在短期與長期之間的重要因素。黃益平提出,我國過去擁有競爭力的主導産業,正在快速失去競爭力,而新的支柱産業還沒有形成,這就造成了經濟增長減速壓力不能得到有效緩解。他認為,從中期因素來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還會繼續持續一段時間。
黃益平強調,今天看待中國經濟增長減速,不是簡單地説全球經濟不行所以我們也不行,也不是很簡單地説增長速度不斷往下走。短期週期性因素和長期結構性因素都很重要,但是更關鍵的則是中期因素,中期因素的核心就是要産業升級,産業要不斷變遷,這是我們看待今天經濟增長減速最主要的原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前我國經濟就面臨著什麼樣的産業能夠帶領中國經濟走向下一個中高速增長的問題。黃益平認為,現階段我國經濟當中存在很多新興産業,這其中有很多具有競爭力的産業和企業正在不斷成長。我國要從過去的依靠低成本優勢來支援經濟擴張,轉向更多地靠創新,靠産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
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或許能夠成為中國産業升級的一種解決方案。黃益平表示,自己更傾向於樂觀看待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的發展。他表示,儘管國內金融體系十分龐大,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的企業和個人沒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務,沒有得到很好的正規體系的金融服務,所以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就獲得了市場的歡迎。金融的核心是資金的融通,而網際網路正好為資金融通提供了更為順暢的渠道和數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