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化學武器使用百年暨防化醫學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發佈時間: 2015-04-30 15:53:1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沈基飛  |  責任編輯: 裴希婷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化學武器使用百年反思暨防化醫學研討會現場。 劉徵雲 拍攝
 
    中國網4月30日訊(特約記者 沈基飛)在人類首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100週年、《國際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正式生效18週年之際,由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承辦的全國防化醫學高峰論壇4月29日在京開幕,外交部、國防部、衛計委、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等大單位170多名特邀代表參加,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曼霽、賀福初、張學敏,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陳志南等專家出席。論壇圍繞“世界化學武器使用百年暨防化醫學研究歷史回顧與展望”、“《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簽署後國際軍控履約現狀及發展趨勢”、“日本遺棄化學武器概況”等議題進行交流研討,對未來發展形勢進行分析謀劃,建言獻策。

據悉,100年前的4月22日下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比利時伊珀爾戰場上,德軍施放氯氣,造成英法聯軍1.5萬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從此打開了化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國瀋陽、太原、濟南、南京、廣州等地建立毒劑或化學武器工廠,並在19個省區使用毒劑數千次,造成我國軍民傷亡不計其數。戰後,侵華日軍在我國領土遺棄了大量的毒劑和彈藥,繼續危害我國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新中國成立後,為改變我國防化領域一窮二白的困境,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以湯騰漢、周金黃、周廷衝、宋鴻鏘、張其楷、孫曼霽、秦伯益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白手起家,針對6類14種化學戰劑,為我國建立完備的防化醫學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限于當時技術條件,科研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參加試服、試注、試用的志願者累計達到3000多人次,最終發現了一批全新結構、全新機制的特效抗毒化合物並組成復方,可抵抗沙林幾倍致死劑量的攻擊,迄今仍屬國際領先水準。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醫藥界公認,我國真正原創化學藥物只有1.5個,但事實證明這是認識錯誤。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發的這類抗神經性毒劑藥物,1985年作為“戰時特種武器傷害醫學防護”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首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從科學水準上講,完全能夠與獲得2011年美國拉斯克獎的青蒿素、獲得1990年我國首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本芴醇、獲得2009年歐洲發明人獎和2010年美國蓋倫獎的復方蒿甲醚等我國醫藥界的標誌性成果相媲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學敏評價説,此類藥物是我國藥物發展史上結構全新藥物研發的成功典範,無數科學家為此奉獻了一生。中國首位退休院士秦伯益説,老一輩科學家為我國國防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但為了國家安寧,他們都希望這些“神藥”永遠束之高閣,永無用武之處。

 
標題圖片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