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我國養老産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許多養老機構建成後運營狀況卻並不理想,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將改變這一現狀。記者在全國老齡辦召開的“養老機構託管管理模式座談會”上獲悉,養老託管模式經過摸索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對我國養老産業改革與發展産生積極推動。
民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全國擁有床位493.7萬張,床位空置率近38%。一半以上(51%)的民辦養老機構收入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民政部關於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指導意見,積極推進養老機構改革,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委託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産權的養老服務設施。全國老齡辦資訊中心養老託管中心主任劉紅塵介紹,養老託管中心聯合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幸福養老基金、北京樂齡時代養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公益組織和專業養老公司,在全國開展養老機構託管服務新模式試點。該模式的特點是不改變委託機構性質、設施功能,向不善經營的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引入運營資金、管理人才、經營理念,設立“養老管家”崗位為老人提供貼心服務,短時間內提升委託機構效益,促進養老機構健康持續發展。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鮑學全在座談會上指出,我國養老機構發展面臨著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管理落後等客觀問題。養老機構託管是我國養老機構發展模式中的一種。養老服務業發展應該提倡連鎖式、集團化發展的模式,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人才培訓、經營管理等成本,有效提升養老機構抵禦風險的能力。託管服務可以從養老機構逐步進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領域,讓更多老人享受專業化服務。
全國老齡辦政研部副主任李志宏認為,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有利於減輕政府負擔、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提升服務品質,同時應明晰政府、管理機構的權責,完善監管措施,公辦養老機構的福利屬性不能違背。民政部社會福利司老年人處處長張曉峰指出,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模式的發展要堅持三項原則:要積極穩妥推進,不能“一托了之”;要加強制度設計,確保國有資産不流失、機構公益性質和設施功能不變;要分類管理,針對建設中的、建成準備運營的、正在運營的不同情況科學管理。
“把專業的養老管理工作委託給專業的機構去做,託管模式是我國養老制度的創新,值得向全國推廣。”北京大學人口(老年)所常務副所長陳功教授認為,這種模式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規避了經營風險,解決了養老機構可持續發展必需的人才、資金和經營三大難題。更重要的是,養老託管不僅使委託方、受託方受益,最大受益人是老年人。
座談會由全國老齡辦資訊中心主辦、北京樂齡時代養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全國老齡辦綜合部副主任、資訊中心主任李偉主持,來自各地的民政局、老齡辦、涉老院校、養老機構代表30余人出席座談會。會上,北京樂齡時代養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多家養老機構簽署了託管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