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華:“中國由於資源相對短缺,環境破壞、污染程度較高,生活和發展都受到了嚴重制約和影響,劃定生態紅線意義十分重大。”11月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京閉幕。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影
中國網:
中國在過去35年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共十四大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而此次會議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那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存在哪些不足呢?
王國剛:
應該講,我們到目前為止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要講有所不足,那可以講很多,我們簡單講幾條。
第一,到目前為止,我們這樣一個市場經濟在運作過程中,受到了行政機制的嚴重干擾。這些行政機制的嚴重干擾就使得我們市場中的價格並不是由市場供求雙方競爭決定的,而是受到行政機制的嚴重影響。這個信號一亂,很多事兒都亂了,資源配置方面就出了很多問題。
資源配置方面我們舉一個簡單例子,我們1998年開始就一直在講的産能過剩,我們相當多的産能過剩是在行政機制條件下所發生的,每一個官員上臺以後都要搞一批他的項目,由此就造成了這種産能(過剩)。每個地方都在保護自己,落後産能淘汰不了,等等,這就導致經濟結構出現很多問題,這是很大的事兒。
王國剛:
第二,到現在為止,我們有很多本來應該由市場決定的事兒政府拿在手上。
這個典型地表現在各種審批制上。你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個投資是人家投的,後果是人家負的,要你審批幹什麼?最近我們在説一個事兒,説廣州通過了新一輪的改革,把需要一年多才審批的項目縮短了,只需要二三十天。對這樣一個事兒,我們就回想起來,80年代上半期就討論過這事兒,而且就已經縮短過,那時候説一個項目蓋1500個章,跑三年,項目跑下來不需要再建了。後來大大縮短了,到90年代初期的時候已經有現場辦公、集中辦公、連鎖辦公等等,已經縮短了,剩下十幾二十天了,可是為什麼後來又延長到一年半、兩年呢?這就表明瞭這套機制它並沒按市場的要求來做,以至我們在90年代後半期還提出,要細化審批制,覺得原來審批制還不夠,還需要再細化。在這個背景下,本來經濟主體該有的,通過審批制都給拿跑了,這回對這個進行了很大的改革。
王國剛:
第三,在這頭上,由於我們不能很好地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所以在好些場合使得剛才説的短板現象很突出,該長的長不了,該短的短不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市場的配置就老出問題。只有通過體制改革才能推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這個主戰場的進一步前行,如果體制不改,經濟建設就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制約,使得它的前行受到阻礙。
中國網:
潘所長有什麼補充嗎?
潘家華:
我有幾點補充。第一,三中全會文件中非常明確地強調,要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我們現在的市場實際上不是平等交換的,而是一種不平等交換,叫“工農産品的剪刀差”。現在我們是通過徵用、佔用農民的土地來發展城市;我們現在有身份歧視,農民工、農業轉移人口,他們不能夠同工同酬。同一個就業崗位,他們沒有平等競爭機會;教育的權利也不是誰都平等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進一步完善深化的,要素資源一定要平等交換,而不是一種不平等的交換,以前我們的的確確是不平等的交換,這一點非常重要。
潘家華:
第二,價格形成機制。我們的價格形成機制實際上還是政府需要監管。但是對於價格的形成機制,市場在中間起的作用有多大,和國際上的接軌有多緊,現在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如果我們的要素資源不能夠體現産品的需求性,不能體現供求關係的話,價格就是不合理的,這就是我們的價格從當年的雙軌制到現在對某些價格的管制。應該説市場的核心是供求關係的均衡。應該説我們現在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夠完備。
潘家華:
第三,我們現在的政府又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政府應該是超脫于市場的,屬於監管市場的,而不應該直接參與市場運作。我們前些年提的市長要經營城市,那麼他就把土地拿來經營,把資産拿來經營,把行政權力拿來經營。這樣一經營的話,整個市場體系就紊亂了,就不符合規範了,那麼市場體系的運作就沒法正常操作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現在的確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句話的的確確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們現在改革的方向,也是改革的重點,實際也是改革的目標。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 責任編輯: 楊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