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隆裏花臉龍。中國網圖片庫 李果/攝
隆里民間花臉龍自北宋以來,已有1000餘年歷史,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明代屯軍時由隆裏先民帶入隆裏,清代臻于成熟,傳承至今。“花臉龍”顧名思義,所有扛龍人的臉上,用顏色畫上五彩臉譜,生、旦、凈、末、醜盡全。玩舞遊街時興膩粑粑(膩,方言即強行往別人嘴裏塞東西),故稱“膩粑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舞龍是流傳在民間的一項傳統藝術。居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隆裏鄉隆裏村(隆裏古城)人玩的龍是別具一格的“花臉龍”。
藝術價值
花臉龍,這個特殊的民間藝術形象,它是一種舞龍與戲曲相結合的表演形式,文化內涵豐富,是由隆裏人民集舞龍和戲曲表演之大成而創造出來的,它在當地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成為激發人們熱愛家鄉、鼓舞人們奮發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
實用價值
挖掘、搶救和保護隆裏花臉龍這一具有獨特歷史性的民間藝術,對錦屏縣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弘揚、傳承民間文化,促進人們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産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相關新聞 | |||||||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 責任編輯: 楊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