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收藏家藍翔的“筷”意人生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8-22  發表評論>>

收藏家藍翔在展示他的第一部著作《筷子古今談》,這也是我國首部筷子文化專著。 中國網圖片庫 賴鑫琳/攝

收藏家藍翔在展示他的第一部著作《筷子古今談》,這也是我國首部筷子文化專著。  中國網圖片庫 賴鑫琳/攝

在上海多倫路文化街191號有一座不起眼的“上海民間民俗藏筷館”,他的主人是82歲的老收藏家藍翔。在他的收藏館裏收藏著古今中外2000多雙筷箸,包括金筷、銀筷、象牙筷等各式筷子。在收藏筷子方面,藍翔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除了收藏,他還撰寫了出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箸文化專著《筷子古今談》以及《筷子三千年》、《筷子的故事》、《古今中外筷箸大觀》等8部著作,部分著作還出版了日文和法文版。被人稱為“中國藏筷第一人”。

説起自己的藏筷經歷,藍翔告訴記者説,1972年尼克松訪華,周總理舉行國宴時,尼克松已經學會了使用筷子,後來這雙筷子被歐美收藏家收藏,他強烈感覺到收藏筷子應該成為中華民族兒女的責任,便開始了收藏筷子和撰寫筷子專著的工作。

30多年來,藍翔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收藏筷子上,前後花費了近500萬元。他曾週轉全國各地淘筷子,看到中意的藏品常常一擲千金,不惜任何代價。在他的收藏館裏擺放著一雙為館慶十週年而特製的紅木筷子,筷身長199.8釐米,遠遠高過成人個頭,後來,這雙筷子被收入了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藍翔説,中國人拿筷子吃飯也經歷了三四千年的歷史,但專心研究筷子文化的人卻甚少。30多年下來,他一直苦苦地撐著這個20多平米的袖珍藏筷館,而如今他只能靠寫書、寫稿賺取微薄的稿費來維持自己的收藏事業。收藏花費了他的畢生積蓄,近年來因為生活確實艱難,藍翔只能痛心地把原本就不寬敞的收藏館騰出了一小塊區域,租給一賣旅遊紀念品的老闆,以獲取微薄的收入過日。

“我收藏筷子從不為賺錢,筷子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有責任把中國的箸文化發揚光大”。在上海文化主管部門的推動下,2011年11月11日,上海成立了筷箸文化促進會,藍翔擔任會長。目前,他正在為中國的箸文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作準備。

1   2   3   4   5   下一頁  


相關新聞
·【圖片故事】藍天下的“蜘蛛人”
·【圖片故事】化腐朽為神奇——古民宅的修繕者
·【圖片故事】哈薩克族小牧民葉爾江家的牧駝生活
·【圖片故事】陶器作坊六旬老人的最後堅守
·【圖片故事】90後礦山女工的“淘金”生活
·【圖片故事】啤酒節上的舞者人生
·【圖片故事】木版年畫的堅守者
·【圖片故事】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
·【圖片故事】踏浪踩濤——踩高蹺的捕蝦人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責任編輯: 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