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遭重摔女童已宣佈死亡 嫌犯疑處假釋期[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7-26  發表評論>>

北京:遭重摔女童確診腦死亡 嫌犯疑處假釋期[組圖]

    7月23日晚8點50分左右,一名推著孩子的母親在大興區科技路公交車站旁和一輛轎車內的兩名男子發生衝突。雙方在口角之後,車上的兩名男子下車毆打了該女子,更為殘忍的是,其中一人竟然還將童車裏的孩子舉過頭頂,重摔在地。在天壇醫院4層綜合ICU病房內,一名2歲半女嬰一直沒有從搶救室內出來。圖為綜合ICU門口。 攝影:趙思衡/CFP

 

 □專家説法

    犯罪心理累加引發手段殘忍

    因停車口角將孩童摔在地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造成了如此殘忍的行為?對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分析、心理測試技術專家武伯欣表示,這是其獨特的經歷造成的各種犯罪心理的累加,不是單一的口角因素造成的。

    據了解,1974年出生的韓某,曾因為犯盜竊罪,且因數額巨大被判無期,後來改為17年,去年刑滿釋放。

    武伯欣表示,有的人在監獄裏面能改造好,但有的人不但本身沒有改造好,反而增加了一些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殘忍的性格。再加上可能受到不良獄友的影響,會變得比之前問題更大。此外,如果對他的判刑起初比較重,後來又減刑,對他的心理影響也會比較大,心理上會有一種“莫逆的審判”,對自己的刑罰認識不正確。此外,在其出獄後,可能會受到社會氛圍的影響,比如有可能遭到周圍人的白眼,找不到穩定的工作等。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會造成他對社會的不滿。在碰到口角這種小事時,這種不滿就宣泄出來,對社會造成極大危害。他的這種殘忍行為,並不是口角單一的因素,而是因為其被招惹後,犯罪心理的累加作用造成的。

    武伯欣表示,社會應該從這件事上反思判刑和監獄生活對他産生的心理影響。

    □人物

    年少犯重罪出獄就作惡

    嫌疑人韓某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下,有著怎樣的人生履歷,個性怎樣?昨天,記者前往其出生並成長的地方探訪。

    租戶稱韓某家人和氣

    昨晚6點,記者來到豐台區三角地46棟,這裡是原航太某廠的宿舍樓。據了解,犯罪嫌疑人韓某1974年出生,小時候曾住在這裡。附近居民介紹,韓某的父親為某航太廠的木工。1988年該棟樓建成後,韓某隨其父親入住這裡。

    記者隨後前往韓某曾居住的家,一名中年婦女開門外出。她確認了房東確實是韓某的父親,“我在這裡租住了七八年,和房東一直沒什麼交往”。在她印象中,房東一家人都很不錯,挺和氣的,從來不刁難房客。

    小時候不怎麼著家

    “孩子挺聰明的,見著我就叫大伯”,鄰居賈大爺至今還記得那個曾經十幾歲的韓某。賈大爺和韓某的父親是同事,所以兩家認得。賈大爺回憶,有一次過年的時候,他看到韓某和另外一個孩子在鄰居家門前放鞭炮,“小孩挺聰明的,就是太淘氣,見到我來了,兩個孩子才不敢放了”。

    住在3樓的韓大爺也記得當時的韓磊,“他經常和同住在這樓的幾個孩子一起玩,每天都不怎麼著家”。

    十幾年前被判無期

    賈大爺稱,十幾年前的一天晚上,十幾個刑警進入他們樓道,“直接就上了6樓把韓某帶走了,再後來我就再也沒見到過他”。

    對於韓某當時被警察帶走,不少老住戶都有所耳聞。韓大爺回憶,“當時很吵,很多人上樓下樓,第二天就聽説他被抓走了,具體什麼原因並不清楚”。

    賈大爺告訴記者,韓某被判刑後一兩年,韓某的父親也離開了航太廠下海經商,“聽説賺了不少錢,在別處買了房子,自此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了”。

    據了解,韓某1996年因盜竊罪數額巨大被判無期,去年10月被釋放。在警方將韓某拘捕後的調查期間,韓某存在抵觸情緒。

    鄰居們得知韓某摔幼童的事後感慨,“沒想到剛出來就幹出這麼惡劣的事”。

    □網友評論

    @不開心和暴躁症:我很想知道,在頻繁發生傷害幼童事件後,這一個個“個案”結合成一串“個案”,社會、我們包括制定規則的人該怎樣更好地保護這些不能夠保護自己的寶寶。

    @黃廣明EVER:看到這則消息十分心痛,小女孩還沒來得及欣賞這個世界的美麗就遭此厄運,雖然我不能為你做些什麼,但是點亮一顆真心在遠方為你祝福,希望你能渡過難關,從此幸福快樂,加油!!!

    @林之淼:孩子,加油,這個世界不全是壞人,還有很多精彩你沒看到,加油。

    @倩倩倩情:生命誠可貴,就算你跟別人結下多大的仇恨,但兩歲的孩童是無辜的,你如何能下得了這麼重的手啊,祝願兩歲的孩童能儘快康復!

    □連結

    心臟死亡為現行法律下死亡標準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多個場合表示,我國現行法律框架下的死亡標準是心臟死亡。據了解,全世界已有近90個國家承認腦死亡為死亡鑒定標準。我國于2003年發表了中國腦死亡判斷標準和建議判定死亡的程式。

    “腦死亡太複雜了,我可以説我們醫生中90%以上的人不知道腦死亡是怎麼回事”,黃潔夫坦言,受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影響,在我國廣泛推廣腦死亡標準的時機還不成熟,醫學界也需要一段時間去建立腦死亡判定的專業隊伍。因此,目前在法制管理層面仍以心臟死亡為統一標準,即“中國心臟死亡器官分類標準(DCD)”。

    京華時報記者龔棉 梅天一 周鑫 袁國禮 李秋萌實習記者張瑞波潘燦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來源: 中國網綜合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責任編輯: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