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鄖縣白桑鎮楊家河村71歲的老人羅高太在編斗笠。中國網圖片庫 曹忠宏攝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白桑關鎮楊家河村71歲的村民羅高太,從16歲開始編制斗笠。50多年來,他累計編制斗笠3萬餘頂,斗笠俏銷鄂、豫、陜三省鄉村。由於他編制的斗笠做工精細,美觀耐用,深受百姓的喜愛。
斗笠是學名,在十堰境內,人們稱為“雨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多農村家庭會做編斗笠這種活兒。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門老手藝也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老”去。因為現代農業科技、農業機械的運用,真正需要“日曬雨淋”到地裏幹活的時候少了,人們出門也大多用上雨傘,加之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戴斗笠下地勞作的人更加少了。於是,斗笠大多被束之高閣,並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斗笠的製作技藝十分講究。編斗笠從帽頂開始,在一個專門為編斗笠製作的模具上,按一定規律將篾條編成帽坯。每一個斗笠都需要兩個成形的帽坯,當兩個帽坯都編好後,篾匠師傅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粽葉打濕、泡軟,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其中一個帽坯上,之後壓上另一個帽坯,最後用柔軟的篾條將夾著粽葉的兩個帽坯進行鎖口,斗笠就基本完工了,稍作修整後便能夠使用。
羅高太介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雨帽”在鄉村頗受歡迎。那時,楊家河村的許多家庭靠編“雨帽”獲得一定經濟收入,村裏賣出的“雨帽”品質好,在十里八鄉很有名氣。但現在村子裏還繼續編“雨帽”的,也就只剩他一個人了。
新聞連結:即將消失的技藝之手工編制斗笠[組圖]
相關新聞 | ||||||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 責任編輯: 董德 |